穴位名
承靈 ChéngLíng,出《針灸甲乙經(jīng)》。名解:承即下受上,靈即神靈,腦主神靈,故腦上頂骨又稱天靈骨,此穴在其外下方,故名承靈。
經(jīng)屬
屬足少陽膽經(jīng)。是足少陽膽經(jīng)、陽維脈的交會穴。
定位與取法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fā)際上4.0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
取法:先找到百會(正坐,兩耳尖與頭正中線相交處,按壓有凹陷處即是百會穴),向前1橫指作一水平線,再找到目窗(正坐,眼向前平視,自眉中直上,前發(fā)際直上2橫指處即是目窗穴)作一垂直線,兩線交點處即是。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結(jié)締組織、骨膜(頂骨)。皮膚由頸神經(jīng)后支枕大神經(jīng)分布,該神經(jīng)與枕動脈、枕靜脈并行,枕動脈與顳淺動脈的頂支吻合。
作用與主治
作用:瀉膽清熱、宣通鼻竅。
主治:頭,鼻疾患,如頭痛,眩暈,目痛,鼻塞,鼻衄,鼻多清涕,喘息發(fā)熱,鼽衄,頭痛,鼻淵,耳鳴,項強,現(xiàn)代又多用承靈穴治療感冒,鼻炎,支氣管哮喘等。
配伍
1、配百會穴、太沖穴治顛頂頭痛。
2、配迎香穴,印堂穴治鼻淵。
3、配迎香穴、印堂穴、風池穴、合谷穴治鼻淵、鼻塞不通。
4、配大椎穴、風池穴治發(fā)熱,惡風寒。
5、配風池穴、風門穴、后溪穴治鼻衄。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或向周圍擴散。注意:誤針傷腦,令人記力消退,而腦不靈敏,故在禁針之列??蓽\取以代針刺,守禁針之戒也。按之、掐之較佳。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經(jīng)常用中指指腹按壓承靈穴,每次1~3分鐘,對面部痙攣有良好的調(diào)理作用。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jīng)》:足少陽、陽維之會。
《針灸甲乙經(jīng)》: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靈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腦風,頭疼,惡風寒,鼻窒,喘息不利。
《類經(jīng)圖翼》:主治腦風頭痛,惡風,鼻窒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