萚兮萚兮,風(fēng)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風(fēng)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fēng)吹你輕輕飄。諸位歡聚小伙子,我來先唱你和調(diào)。
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fēng)吹你輕輕飄。對面歡快小伙子,我先唱啊你和調(diào)。
注釋
萚(tuò):脫落的木葉。
女(rǔ):同“汝”,你,指樹葉。
叔、伯:都是兄弟的排行,此指眾位小伙子。
倡:同“唱”。一說倡導(dǎo)。和(hè):伴唱。
漂:同“飄”,吹動。
要(yāo):相約。一說成也,和也,指歌的收腔。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上):國風(fēng).北京:中華書局,2015:170-171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68-169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上):國風(fēng).北京:中華書局,2015:170-171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68-169
但這種單純的歌謠,雖然古老,卻又是常新的。從《萚兮》之后,像楚辭《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像唐人王勃《山中》的“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直到現(xiàn)代徐志摩的《落葉小唱》,不知有多少相似的表述。因為在《萚兮》中,已經(jīng)關(guān)聯(lián)著人生最基本的兩種情緒:對于歲月的留戀,以及在寂寞中對于親友之情的渴望。這是人人都會有的情緒,每個人只是用不同的形式和語言來表述它。
《萚兮》因為單純,而又有特別令人感動的地方。在“萚兮萚兮,風(fēng)其吹(漂)女”之后,詩人不再說下去,讓人覺著從落葉中看到的生命的流失,根本就是無奈的事情,不說也罷。而后“叔兮伯兮,倡予和(要)女”,又讓人覺著人生的寂寞歸根結(jié)蒂還是無從排遣。不可能真的就有人應(yīng)著這呼喚唱出心心相印的歌來,寂寞也不可能真的會讓人相互走近。呼喚也只是呼喚而已吧。如此想來,這種古老的歌子,浸著很深的悲涼。
儒者說詩,常有奇怪的談?wù)??!睹娦颉氛f:“《萚兮》,刺忽(鄭昭公忽)也。君弱臣強,不倡而和也?!边@已是牽強附會,于詩無證。朱熹《詩集傳》更謂:“此淫女之詞?!睂嵲谠娭兄魅斯詣e為男為女,本無從辨別,“淫”字更不知從何說起。想要做圣賢的人,到處看見淫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jì)至前6世紀(jì))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biāo)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jīng)》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讹L(fēng)》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jīng)》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jīng)》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biāo)準(zhǔn)。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jīng)》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jīng)》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成為《六經(jīng)》及《五經(jīng)》之一。
《詩經(jīng)》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fēng)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