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免费毛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年轻漂亮少妇私密精油按摩保养 ,老师在办公室被躁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爽人人喊

首頁/ 教育學習/ {notempty name="current_name"} 古詩文大全 {notempty name="$current_name"} /讀史
查詢

讀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黮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qū)區(qū)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桃源行
下一篇詩文: 春雪
譯文及注釋 補充糾錯
譯文
自古以來一個人要歷盡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實記載下他們的事跡要靠哪一個人?
往往是由于當時的情況不清而以訛傳訛,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攪亂了事實以假亂真。
低俗的東西即使怎樣流傳也不會是精華,要知道繪畫最難的是畫出人的氣質(zhì)精神。
點點記錄怎能寫盡古代賢哲的品格學問,俗儒們只會死抱著史書里的典籍當寶貝。

注釋
行藏:行止,指事跡。
黮(dàn)暗:蒙昧;糊涂。
猶承誤:還以誤傳誤,以訛傳訛。
末俗:后世的習俗。
粹美:指精華。
丹青:中國古代繪畫的材料,這里指繪畫藝術(shù)。
區(qū)區(qū):形容很少,指一點點歷史記載。
塵:塵土,這里指典籍。

參考資料:
1、余建忠.中國古代名詩詞譯賞: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05:第307頁
展開?
創(chuàng)作背景 補充糾錯
  王安石這首《讀史》作于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這年三月,神宗趙頊去世后,舊黨得勢,新法漸廢,王安石心中十分痛苦,這首《讀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成的。

參考資料:
1、姜漢林.歷代官怨詩賞析:大連出版社,1996.02:第263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是王安石針對當時俗儒歪曲歷史事實,把糟粕當精華的情況而寫的,詩的前四句說一個人的功名是經(jīng)過一番艱難才得到的,但卻不知誰能如實記載他們的事跡。后四句說有人把古人流傳下來的糟粕當作精華,而真正美好的東西是很難流傳下來的。這首詩寫得深沉、抑郁,抒發(fā)了詩人的憂愁和怨憤,容量甚大,耐人尋味。

  詩的開頭四句說自古以來一個人的功名是經(jīng)過一番艱難才得到的,但卻不知誰能如實記載他們的事跡。歷史從來都是難以說清的,即便是在當時也是非難辨,在遙遠的后世就更是如此了。

  后四句說有人把古人流傳下來的糟粕當作精華,而真正美好的東西是很難流傳下來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畫師,也無法描繪出人的精神。因而史書不過是故紙堆而已,并不能真正表達出歷代高賢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為自己擔憂,他已經(jīng)預(yù)感到那些守舊勢力不可能輕易放過自己,后世強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會少。他提醒人們,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正史”對他的評價。應(yīng)當透過層層迷霧追尋歷史的真相。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來說明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刻畫人物時,外表好寫而內(nèi)心世界和本質(zhì)精神卻不易寫的道理;或者說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是不容易的。

參考資料:
1、余建忠.中國古代名詩詞譯賞: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05:第307頁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讀史》是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詩人針對當時俗儒歪曲歷史事實,把糟粕當精華的情況而寫的。詩的前四句說一個人的功名是經(jīng)過一番艱難才得到的,但卻不知誰能如實記載他們的事跡;后四句說有人把古人流傳下來的糟粕當作精華,而真正美好的東西是很難流傳下來的。全詩情調(diào)深沉、抑郁,抒發(fā)了詩人的憂愁和怨憤,容量甚大,耐人尋味。
展開?
詩文作者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jīng)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chuàng)“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jīng)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184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