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紈,字子純,長洲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封官景州知州,調(diào)到開州。嘉靖年初期,遷南京刑部員外郎。歷四川兵備副使。與副總兵何卿共同平定深溝諸砦番。五遷到廣東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提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第二年七月,倭寇出現(xiàn),改任提督浙、閩海防軍務之職,巡撫浙江。
起初,明祖定下制度,不許片板入海。承平日久,奸民擅自出入,勾結(jié)倭人和佛郎機諸國的人到中國互相做買賣。閩人李光頭、歙人許棟占據(jù)寧波的雙嶼,做該地的統(tǒng)治者,掌管它的質(zhì)契。有勢的人家維護支持他們,漳、泉的這種家庭比較多,或者與他們通婚姻。假借濟渡的名義,制造雙桅大船,運載禁運物資,將吏對此不敢詰問。有的人欠他們的債,許棟等人就引誘他們攻打搶劫。欠債的人威脅說將吏要逮捕驅(qū)逐他們,泄露出征時間讓他們離去,期望他日償還。到期后,仍然像以前一樣欠債。倭寇大怨恨,更加與許棟等人合作。而浙、閩海防長久毀壞,戰(zhàn)船、哨船十艘只剩下一兩艘,漳、泉巡檢司弓箭兵舊額二千五百多人,現(xiàn)在只有千人。倭人搶劫掠奪總是得志,更加無所顧忌,來進行搶掠的接踵不斷。
朱紈巡視海道,采用僉事項高和士民的話,說不革除渡船,那么海道就不能清理,不嚴保甲則海防不可能得到恢復,上疏皇帝列舉具體情況。從此革渡船,嚴保甲、搜捕奸民。閩人衣食靠海來維持,突然喪失重利,即使是士大夫之家,也覺不便,想阻止破壞這種制度。朱紈討伐平定覆鼎山的叛賊。第二年將進攻雙嶼,讓副使柯喬、都指揮黎秀分別駐扎漳、泉、福寧,遏止敵賊奔逸,讓都司盧鏜率領(lǐng)福清的兵士從海門進入。而日本的貢使周良違背舊約,以六百人先期到達。朱紈奉詔對此進行靈活處理。估計不可能推卻,于是要周良自我表明,并且下不為例。命人登記他們的船,將周良引進寧波賓館。奸民投書激變,朱紈防范甚密,使他們的詭計不能得逞。夏天四月,盧鏜在九山洋遇到敵賊,俘虜日本國人天稽,許棟也被擒。許棟的同黨汪直等人收集余眾逃遁,盧鏜筑塞雙嶼后回來。番船后到的不能進入雙嶼,分別停泊在南麂、礁門、青山、下八諸島。
勢豪之家既然失利,就公開揚言被擒的人都是良民,不是賊黨,以此來蠱惑人心。又挾制有司,輕的按脅從被擄的罪名加以處理,嚴重犯罪的則按強盜拒捕的法律處理。朱紈上疏說“:現(xiàn)在海禁分明,不知由什么原因被擄,由什么原因脅從。如果以引進番導來寇為強盜,海洋敵對為拒捕,我很愚昧,實在不能理解。”于是朝廷讓他不須請示靈活處置、殺戮。
朱紈執(zhí)法非常堅決,勢豪之家都感到恐懼。貢使周良安插已定,閩人林懋和為主客司,宣言應當放他回去。朱紈因為中國制馭諸番,應當遵守大信,諫爭得很強烈。就說:“除去外國強盜容易,除中國強盜困難。除去中國瀕海的強盜還容易,除去中國衣寇的強盜特別困難?!遍}、浙的人更加恨他,竟勒令周良還泊海嶼,以等候貢期。吏部采用御史閩人周亮和給事中葉鏜的話,上奏改朱紈為巡視,以減少他的權(quán)力。朱紈憤怒,第二年春天上疏說:“我整頓海防,稍有次第,周亮想侵削我的權(quán)力,致使我管的官吏不肯聽我的命令?!奔榷株愂雒鲊?、正憲體、定紀綱、扼要害、除禍本、重決斷六事,語言多有憤激。中朝士大夫先聽進浙、閩人的話,也有不喜歡朱紈的人。
朱紈前往討伐溫、盤、南麂諸賊,連戰(zhàn)三月,大破敵軍,還平息處州礦盜。這一年的三月,佛郎機國人到詔安進行搶劫。朱紈攻擊擒獲他們的頭領(lǐng)李光頭等九十六人,又用相機處理之法將他們殺戮。并將情況報告給皇帝,語言中又侵犯了諸勢豪之家。御史陳九德于是彈劾朱紈擅自殺戮。于是免去朱紈的官職,命令兵科都給事中杜汝禎考察審問。朱紈聽說后,慷慨流涕說:“我貧窮而且有病,又意氣自負,不能對簿公堂??v使皇帝不想殺我,閩、浙人一定會殺我。我死,自己解決,不須他人。”寫墓志,作絕命詞,飲藥而死。二十九年(1550),給事中杜汝禎、巡按御史陳宗夔回來,說是奸民鬻販拒捕,沒有僭號流劫之事,問朱紈擅殺之罪。皇帝下詔令逮捕朱紈,朱紈在這以前已經(jīng)死了??聠?、盧鏜等人一并被處死刑。
朱紈清強峭直,勇于任事。想為國家杜絕禍亂的根源,才被勢豪之家陷害,朝野人士都為他嘆息。自從朱紈死后,罷去巡視大臣官職不設,朝廷內(nèi)外都搖手不敢說海禁方面的事。浙中衛(wèi)所四十一個,戰(zhàn)船四百三十九艘,軍籍盡為耗散。朱紈將福清捕獲的盜船四十多艘,分布在海道,在臺州海門衛(wèi)的有十四艘,作為黃巖的外部屏障。副使丁湛全部將它們遣散,撤消防備放開海禁。不久,??艽笞?,荼毒東南有十多年。
張經(jīng),字廷彝,侯官人。起初冒用蔡姓,很久之后才復用張姓。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職嘉興知縣。嘉靖四年(1525)召到朝廷封為吏科給事中,歷官戶科都給事中,多次論說彈劾他人的言行。言官指責他是張璁、桂萼同黨,吏部說張經(jīng)行為端正,不問他的罪。后被提升為太仆少卿,歷右副都御史,協(xié)助處理院事。
十六年(1537)進官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斷藤峽賊侯公丁占據(jù)弩灘搞叛亂。張經(jīng)和御史鄒堯臣等人定計,以軍事托付副使翁萬達,誘捕侯公丁。參議田汝成提議乘勢進行討伐。命令副總兵張經(jīng)帶領(lǐng)三萬人作為左軍,由翁萬達做監(jiān)軍,指揮王良輔等六將分六道會集南寧,都指揮高乾帶領(lǐng)六千人為右軍,由副使梁廷振為監(jiān)軍,指揮馬文杰等四將分四道會集賓州,抵達賊巢進行夾擊。敵賊從林峒向東跑,王良輔等半路攔擊,敵賊中斷,又向西跑,斬敵首一千二百級。向東跑的那部分逃遁進入羅運山,翁萬達等人揮師攻擊他們。檄令右軍沿江向東,繞到敵人背后。敵賊砍巨木阻塞隘口,布下蒺藜竹簽,埋伏機弩毒鏢,懸石樹杪,遇急就撼動其樹,石頭都掉下來,官軍又用計破敵。右軍錯過時機,田州土酋盧受便放敵賊離去。此役俘虜敵眾四百五十人,招降二千九百多人。土人說,祖輩居住羅運有八世了,沒有聽說官軍到過該地。向皇帝奏聞捷報,晉升張經(jīng)為左侍郎,加俸祿一級。
不久與毛伯溫定計,撫定安南,再晉升為右都御史。平定思恩土司和瓊州黎部,升為兵部尚書。副使張瑤等人討伐馬平瑤屢次戰(zhàn)敗,皇帝將張瑤等人問罪而寬免張經(jīng)。給事中周怡彈劾張經(jīng),張經(jīng)乞求罷官,皇帝不同意。后因喪父而回家鄉(xiāng)。服喪期滿后,起用為三邊總督。給事中劉起宗說張經(jīng)在兩廣克扣餉銀,才取消前項任命。
三十二年(1553)起用為南京戶部尚書,就改兵部。第二年五月,朝議因倭寇猖獗,設立總督大臣。命令張經(jīng)不解除兵部職務,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相機處置方便行事。張經(jīng)征兩廣狼土兵聽用。這一年十一月,皇帝采用兵科的話,改任張經(jīng)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專門辦理討賊這件事。倭賊二萬多人占據(jù)柘林川沙洼,他們的同黨正接踵而來。張經(jīng)每日選將練兵,計劃搗毀敵巢。因江、浙、山東的兵戰(zhàn)斗屢次失敗,想等狼土兵到達后用他們出戰(zhàn)。第二年三月,田州瓦氏兵先到達,想速戰(zhàn),張經(jīng)不準出戰(zhàn)。東蘭諸兵相繼到達。張經(jīng)將瓦氏兵隸屬總兵官俞大猷,將東蘭、那地、南丹兵隸屬游擊鄒繼芳,將歸順及思恩、東莞兵隸屬參將湯克寬,分屯在金山衛(wèi)、閔港、乍浦,牽制敵賊三面,以等待永順、保靖兵來聚集。正巧侍郎趙文華因祭海到達這里,與浙江巡按胡宗憲一起,多次催促張經(jīng)進兵。張經(jīng)說“:敵賊狡猾而且人多,待到永、保之兵到達后夾攻,才是萬全之策。”趙文華再三說服,張經(jīng)執(zhí)守靈活處事之權(quán)而不聽他的。趙文華密疏皇帝說張經(jīng)糜餉殃民,害怕敵賊而失去軍機,想等敵人搶足東西逃跑后,剿敵余寇報功,應當立即整治他,以解除東南的大禍。皇帝問嚴嵩,嚴嵩的回答像趙文華所說的一樣,并且說蘇、松人怨恨張經(jīng)。皇帝怒,當即下詔逮捕張經(jīng)。這時是三十四年五月。
正在趙文華拜疏的時候,永、保兵已到達目的地,這一天就有石塘灣的勝利。到五月初一,倭寇突入嘉興,張經(jīng)派遣參將盧鏜督保靖兵增援,讓俞大猷督永順兵從氵卯湖趨向平望,讓湯克寬帶領(lǐng)船兵從中路攻擊,在王江涇合戰(zhàn),殲敵一千九百多人,燒死溺死的人很多。張經(jīng)從兵事興起以來可稱是戰(zhàn)功第一。給事中李用敬、閻望云等人說:“王師大捷,倭軍的勇氣被奪,不宜易換將帥。”皇帝大怒說:“張經(jīng)對朝廷欺誕不忠,聽到趙文華彈劾,才進行一戰(zhàn)。李用敬等人是他的奸黨?!睂⒗钣镁吹仍诔⑸嫌谜瓤酱?,每人五十杖,并被貶斥為民。之后皇帝感到懷疑,就詢問嚴嵩。嚴嵩說:“徐階、李本江是浙江人,都說張經(jīng)養(yǎng)寇不戰(zhàn)。趙文華、胡宗憲合謀進剿敵寇,張經(jīng)是冒他們的功?!辈O力說趙文華、胡宗憲二人忠誠。皇帝深信他的話。張經(jīng)到達朝廷后,詳細地說出進兵的始末,并且說“:我任總督半年,前后俘殲敵人五千,請求據(jù)情減罪?!被实圩罱K不采納他的話,將他判處死罪拘囚獄中,這一年十月,與巡撫李天寵一起被斬首。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冤屈的。
胡宗憲,字汝貞,績溪人??贾屑尉甘吣?1538)進士。歷任益都、余姚二縣知縣。升御史職,巡視宣府、大同?;实墼t令遷徙大同左衛(wèi)軍到陽和、獨石,士卒聚眾喧嘩抗拒,宗憲單人獨馬前往安撫解釋,同意不再遷徙,士卒這才安定下來。
嘉靖三十三年(1554),胡宗憲出使巡按浙江。當時歙縣人汪直盤踞五島煽動倭人入侵,而徐海、陳東、麻葉等以柘林、乍浦、川沙洼為巢穴,經(jīng)常騷擾郡縣。嘉靖皇帝任命張經(jīng)為總督,李天寵為浙江巡撫,又命侍郎趙文華督察軍務。趙文華依恃嚴嵩為后臺,異常驕恣。但張經(jīng)、李天寵并不依附于他,獨有胡宗憲委身依附。趙文華大為高興,于是合力排擠張、李二人。倭寇進犯嘉興,胡宗憲以毒酒殺死數(shù)百人。及至張經(jīng)破敵于王江涇,胡宗憲亦為有力的參加者。趙文華將戰(zhàn)功歸于胡宗憲,而盡數(shù)抹殺張經(jīng)的功績,張經(jīng)因此獲罪。不久又誣陷李天寵,并立即提升胡宗憲為右僉都御史,取代李天寵巡撫浙江。
此時柘林倭寇移駐陶宅,兵勢漸弱,正值蘇、松巡撫曹邦輔殲滅倭寇于滸墅,趙文華意欲居功未能如意,大為遺憾,于是率兵進剿陶宅殘余倭寇。胡宗憲與其一道行動,帶精銳士卒四千人,扎營于磚橋,約同曹邦輔夾擊倭寇,倭寇拼死反擊,胡宗憲的部下傷亡千余人。趙文華命令副使劉燾繼續(xù)攻擊,又遭慘敗。倭寇趁機進犯浙東諸州縣,殺害政府文武官吏甚眾。胡宗憲于是與趙文華商定施用招撫的計謀。趙文華回朝廷后,大肆詆毀總督楊宜,并向朝廷推薦胡宗憲,于是命胡宗憲以兵部右侍郎職取代楊宜為總督。
首先,胡宗憲派幕客蔣洲、陳可愿出使日本,宣諭朝廷詔書,在航行到王島附近時遇上了汪直養(yǎng)子汪誢,汪誢邀請兩位使者去見汪直。此前汪直誘使倭寇入侵沿海州縣,倭人掠奪了不少財富,因此倭寇常裹挾各島的居民一起洗劫地方。在與官軍作戰(zhàn)中,死傷不少,有的甚至整座島嶼都沒有一個人活著回來,死者家屬多歸怨汪直。于是汪直與汪誢、葉碧川、王清溪、謝和等據(jù)五島自保,島上的人稱汪直為老船主。胡宗憲與汪直同鄉(xiāng),他想招撫汪直,從金華監(jiān)獄中釋放了汪直的母親和妻子,并給了優(yōu)厚待遇。蔣洲等人這次見到了汪直,就將胡宗憲的意思告訴了汪直,汪直動心了,又得知老母嬌妻安然無恙,非常高興地說:“俞大猷逼得我無路可退,所以落到今天這一步。如果允許我贖罪通市貿(mào)易,我愿意歸降。但日本國王已經(jīng)死了,各島無統(tǒng)一之權(quán),須待逐個地勸說解決!”于是留下蔣洲,派遣汪誢等人護從陳可愿返回。胡宗憲以厚禮接待了汪誢,并給他以立功的機會。汪誢先后在舟山、列表擊敗倭寇,胡宗憲為汪誢向朝廷請功,朝廷因此賜汪誢等人金幣,讓汪誢等人回島。汪誢大為歡喜,并告之徐海意欲內(nèi)犯的消息。不久,徐海果然招引大隅、薩摩兩島的倭寇分路侵掠瓜洲、上海、慈奚谷,并自帶萬余人攻擊乍浦,陳東、麻葉與其一道行動。胡宗憲固守塘棲,與巡撫阮鶚相為犄角。正逢徐海進窺皂林,阮鶚派遣游擊宗禮邀擊徐海于崇德三里橋,三戰(zhàn)三捷,此后不久宗禮竟兵敗身死,阮鶚逃至桐鄉(xiāng)。
阮鄂部駐扎桐鄉(xiāng),徐海部眾乘勝將其圍困。胡宗憲私下計議說“:與阮鶚同困于此,于戰(zhàn)事無補?!庇谑腔氐胶贾荩芍笓]夏正等帶著汪誢的書信勸降徐海。徐海大驚說“:老船主也歸降嗎?”這時徐海有傷在身,為此頗為心動,就說“:兵分三路行動,由不得我一人呀?!毕恼卮鹫f“:陳東已另有約定,所擔心只有你徐公了?!毙旌S谑菍﹃悥|有了猜疑。而陳東知道徐海營中有胡宗憲的使者時,大為吃驚,由此與徐海有了隔閡。夏正乘機說服徐海,徐海派遣使者前來聯(lián)系,并索要財物,胡宗憲盡數(shù)滿足他們的要求。徐海于是放歸官軍俘虜二百人,放棄桐鄉(xiāng)之圍。陳東堅持圍攻一天之后也撤走,回到乍浦。阮鶚知道自己不是徐海的對手,也就東渡錢塘江以抵御其他???。
起初,徐海入侵,上岸后焚毀了自己的舟船,以向士卒表明其有進無退的決心。至此,胡宗憲派人跟徐海說:“你已歸附官府,吳淞江那兒有賊人活動,何不出擊賊人而立功呢?再說,可以掠奪其舟船,為自己進退之用?!毙旌SX得此言不差,就迎擊海盜于朱涇,殺死海盜三十多名。胡宗憲又密令俞大猷偷偷地焚毀徐海新近掠奪的舟船。徐海心中恐懼,將弟弟徐洪作為人質(zhì),并獻上自己平日佩戴的飛魚冠、堅甲、名劍及其他珍奇玩物。胡宗憲因此厚待徐洪,諭告徐海如能將陳東、麻葉綁來,將給他世襲的軍功爵位。不久,徐海果然將麻葉綁到。胡宗憲親手解掉繩索,并令麻葉寫信陳東,要他除掉徐海,胡宗憲又設法將此信內(nèi)容泄露給徐海。徐海動怒,徐海之妾也受到胡宗憲的賄賂,勸徐海先除陳東。于是徐海又設計捕捉陳東,獻之于胡宗憲,并率其部眾五百人離開乍浦,駐扎梁莊。官軍焚毀乍浦賊人營地,斬首三百余級,燒死、淹死的也不少。徐海于是確定了請降日期,不料徐海又提前猝然而來,將全副武裝的壯士留在平湖城外,自帶酋長一百余人,披甲前來,趙文華等很害怕,意欲拒絕徐海等人的晉見,胡宗憲執(zhí)意接見。徐海叩頭請恕其罪,胡宗憲撫摸著徐海的腦袋,以好言安慰。徐海自己選擇沈莊屯聚部眾。沈莊分為東西兩莊,中間以河為界。胡宗憲讓徐海居東莊,西莊安排給陳東部眾。胡宗憲叫陳東致信余部說:“督府檄文徐海,要他晚上來捕捉你們?!标悥|余部大為恐懼,于是乘夜攻擊徐海,徐海帶著兩個小妾逃走,在小路上為兵器所傷。第二天,官軍包圍了徐海,徐海投水而死。這時盧鏜也擒獲了辛五郎,辛五郎是大隅島海盜頭子的弟弟。于是胡宗憲將俘獲的徐洪、陳東、麻葉、辛五郎及徐海首級進獻京師?;实鄞髳?,舉行告廟大禮,胡宗憲加官為右都御史,加級賜贈金幣。徐海余部逃往舟山,胡宗憲命俞大猷雪夜焚燒其營地,海盜盡數(shù)死于烈火之中。兩浙的倭患漸次平息。
嘉靖三十六年(1557)正月,阮鶚改任福建巡撫,朝廷命胡宗憲兼任浙江巡撫之職。蔣洲在倭人中,諭令山口、豐后二島頭目源義長、源義鎮(zhèn)歸還所掠大陸人口,并備辦鄉(xiāng)物入貢朝廷。宗憲以此事上報,嘉靖帝詔令厚賞來使,將其放還。十月,又派夷人頭目善妙等,隨汪直前來貿(mào)易,停泊在岑港。浙江人聽說汪直乘倭人船只而來,大為驚異。巡按御史王本固也上言不宜,朝臣說胡宗憲將釀東南大禍。汪直遣汪誢前來晉見胡宗憲說“:我們奉詔而來,為的是止息兵戈,安定邊境,應該有使者遠道迎接,設宴犒賞?,F(xiàn)今卻戒備森嚴,禁止舟船往來,胡公是不是在欺騙我?”胡宗憲再三解釋,汪直不肯相信。宗憲又令汪直的兒子寫信招請汪直,汪直說:“兒子你多蠢,你父親在,就厚待你,父親來了,全家同歸于盡?!币蚨笥幸怀⒚僮鋈速|(zhì)。胡宗憲立即派夏正與汪誢一同前往。胡宗憲曾預先撰寫了請赦汪直罪疏,并將汪誢引入臥室內(nèi),偷看了奏疏內(nèi)容。汪誢告訴了汪直,汪直的疑心逐漸解除,于是偕同葉碧川、王清溪進謁胡宗憲,胡宗憲盡心撫慰,并令汪直等去杭州見王本固。王本固將汪直等人關(guān)進監(jiān)獄。宗憲上疏請為汪直贖死罪,讓汪直戍守海疆,以籠絡番夷之心。王本固上書強烈反對,而社會輿論說宗憲受了汪直等人的賄賂。胡宗憲很害怕,就改變了主意。汪直論以死罪,葉碧川、王清溪充軍邊塞。汪誢與謝和于是肢解了夏正,駐扎舟山,守駐岑港。官軍四面合圍,賊人殊死搏斗,傷亡甚多。
到了第二年春天,大批新的倭寇增援而來,朝廷嚴旨斥責宗憲。胡宗憲害怕朝廷降罪,上疏陳述戰(zhàn)功,說賊人指日可滅。有關(guān)部門指斥其為荒謬之言。嘉靖帝大怒,盡數(shù)剝奪俞大猷等將官之職,嚴厲地斥責胡宗憲,命令他在指定期限平定倭患。這時趙文華已獲罪處死,胡宗憲失去內(nèi)援,他見倭患來了,想討好皇上,恰好在舟山得到一只白鹿,胡宗憲將白鹿獻于皇上,嘉靖帝大為高興,行告廟祭禮,厚賞銀幣。不久,胡宗憲又上一只白鹿,嘉靖帝愈發(fā)高興,在玄極寶殿及太廟行祭禮酬謝,朝廷百官也前來祝賀,賜加胡宗憲俸祿。不久之后,岑港海寇移駐柯梅,官軍多次進攻而不能得手。御史李瑚彈劾胡宗憲,說他誘捕汪直,挑起釁端。王本固和給事中劉堯誨也上疏彈劾老師放縱???,請剝奪胡宗憲的各項獎賞。嘉靖帝命群臣討論,大家都說胡宗憲功勞多,不宜罷免。嘉靖念其擒獲汪直之功,命令胡宗憲仍官居原職。
海寇移駐柯梅后,制造巨大的艦船作為逃走的運載工具。大船竣工后,胡宗憲認為??茏哂欣谧约海虼?,并不攻擊敵人。??軐⒋蟠{駛到浯嶼,大肆攻掠福建沿海州縣。福建人大噪,說胡宗憲嫁禍閩人。御史李瑚又疏劾胡宗憲三大罪。李瑚與俞大猷都是福建籍人,胡宗憲懷疑俞大猷說了什么,于是上疏彈劾俞大猷消極作戰(zhàn),因此俞大猷被捕入獄。
此時,江北、福建、廣東皆為倭寇所害。胡宗憲雖然盡督東南數(shù)十府,但道路迢迢,只是遙控而已,不能詳加籌劃。然而一有小勝就論功獎賞,這樣的事無月不有,如果戰(zhàn)敗了,卻不追究責任。嘉靖三十八年(1559),海寇大舉攻掠溫州、臺州,并有另外一支??芮謹_沿海諸縣。給事中羅嘉賓、御史龐尚鵬奉詔調(diào)查此事,說胡宗憲縱養(yǎng)???,當置重刑。嘉靖帝并不追究。第二年,論平汪直之功,加胡宗憲為太子太保。
胡宗憲善用權(quán)術(shù),喜取功名。通過趙文華結(jié)納嚴嵩父子,每年進獻金幣、玉帛、奴婢及珍奇淫巧無數(shù)。趙文華死后,胡宗憲更加巴結(jié)嚴嵩,威權(quán)震于東南。胡宗憲善待賓客,常招請東南士大夫參預軍事謀議,名利雙收。至于身懷各種技藝的各色人等,都予蓄養(yǎng),施之于恩賞,也就能得其死力。然而胡宗憲創(chuàng)制均徭的征納法,額外加征田賦,人民為此困敝不堪。而且他還侵吞國庫,聚斂富人財物無數(shù)。羅嘉賓、龐尚鵬還朝,上疏申訴胡宗憲侵吞國庫,計銀三萬三千兩,其他則無典冊可尋。胡宗憲上疏自辯,說“:臣為國除賊,下誘餌,施用反間計,沒有小恩小惠,是難成大事的。”嘉靖帝對宗憲的做法表示理解,撫慰再三。不久,胡宗憲上疏,請節(jié)制巡撫及掌管江都御史之權(quán),如三邊舊例。嘉靖帝即晉胡宗憲為兵部尚書,一如所請。胡宗憲又獻白龜二只、五色芝五株?;实蹫榇擞值叫毜畹奶珡R祭告酬謝,并加倍賞賜宗憲。
第二年,江西發(fā)生農(nóng)民起義,胡宗憲兼職節(jié)制江西。宗憲未到,總兵官戚繼光已剿平地方。九月胡宗憲奏稱“:盜賊屢次侵犯寧、臺、溫諸地,我部前后俘虜斬首一千四百多級,賊眾全部剿滅?!被实鄹吲d,加胡宗憲少保銜。兩廣平定巨盜張璉,也歸功于宗憲。這時嚴嵩已倒臺,大學士徐階說:“兩廣討平賊眾,這跟浙江有什么關(guān)系呢?”于是皇帝僅賜給銀幣。不久,南京給事中陸鳳儀疏劾胡宗憲黨附嚴嵩以及奸欺貪淫十大罪狀,朝廷乃下旨逮捕拿問。等宗憲押到時,嘉靖帝說“:宗憲不是嚴嵩之黨羽,我選拔任用他八九年,人們對他并無微詞。自從屢獻祥瑞之物后,被群邪嫉妒。并且開始討論捕獲汪直功勞時答應給他五等封爵,現(xiàn)在如果加罪于他,以后誰還為我做事呢。放他回去閑住吧?!?/p>
事情過了很久,胡宗憲在萬壽節(jié)進獻秘術(shù)十四條,嘉靖帝大為喜悅,又考慮起用他。此時正逢御史汪汝正抄沒羅龍文家,得到一件胡宗憲手寫的文書,原來是胡宗憲被彈劾時自擬圣旨讓羅龍文轉(zhuǎn)給嚴世蕃的,于是將胡宗憲逮捕下獄。胡宗憲上疏自敘討平倭患之功,說自己因獻祥瑞得罪言官,且告汪汝正接受贓物之事。嘉靖帝對胡宗憲還是有所眷戀,并將汪汝正捕入獄中。胡宗憲最終病死獄中,汪汝正獲釋。萬歷初年,恢復胡宗憲官職,追謚襄懋。
曹邦輔,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任元城、南和知縣,以廉潔干練著稱。提升為御史,巡視河東鹽政。巡按陜西,彈劾總督張珩等人冒功,他們都謫戍邊關(guān)。調(diào)任湖廣副使,補職河南。
柘城叛賊師尚詔造反,攻陷歸德。檢校董綸率民兵巷戰(zhàn),手刃數(shù)賊,與他的妻子賈氏都戰(zhàn)死。敵賊又攻陷柘城,劫獲舉人陳聞詩做主帥。陳聞詩不聽,斬其隨從來要挾他。陳聞詩哄騙他們說:“一定要我同行,就不要殺人,不要放火?!睌迟\許諾,將他擁上馬。他三天絕食,到鹿邑自縊而死。敵賊包圍太康,都指揮尚允紹與他們在鄢陵交戰(zhàn),被敵賊打敗。尚允紹又在霍山攻擊敵賊,被敵賊包圍,官兵沒有敢前進的。曹邦輔將走在最后的士卒斬首,士卒就競相前進。敵賊大潰,被擒斬的敵人有六百多人。師尚詔跑到莘縣,被擒。敵賊起兵四十多天,攻破一府、八縣,殺戮十多萬人。曹邦輔與敵人急戰(zhàn),將他們殲滅?;实巯略t令賞賜銀幣,升曹邦輔為山西右參政,遷浙江按察使。
三十四年(1555)拜封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倭寇聚集柘林。他們的黨徒從紹興逃竄轉(zhuǎn)掠杭、嚴、徽、寧、太平,接著侵犯南京,攻破溧水,抵達宜興。被官軍追逼,逃奔滸墅。副總兵俞大猷、副使任環(huán)多次在半路上攻擊他們,但柘林的余賊已經(jīng)進據(jù)陶宅。曹邦輔督副使王崇古包圍他們,僉事董邦政、把總婁宇協(xié)助剿敵。敵賊逃跑到太湖,被官軍追上,并被全部殲滅。副將何卿的軍隊被敵人打敗,曹邦輔援助他們。用火器攻破敵賊戰(zhàn)船,前后俘殲六百多人。侍郎趙文華想竊取他們的功勞。曹邦輔的報捷之書先奏上皇帝,趙文華非常厭恨。既而趙文華與浙江巡按御史胡宗憲會同曹邦輔進攻陶宅的敵賊,諸路營軍都被敵人擊敗。敵賊撤退時,曹邦輔進攻他們,又被打敗,被剝奪俸祿。趙文華上奏告曹邦輔避難擊易,致使戰(zhàn)敗,總督楊宜也奏曹邦輔故意違抗節(jié)制。給事中夏木式、孫..為曹邦輔抗爭,曹邦輔沒有獲罪。趙文華回到京城,上奏余賊已掃盡,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敗的情況,皇帝很懷疑趙文華。趙文華因而說“:敵賊容易殲滅,督撫的人員不當,致使戰(zhàn)敗。我過去論告曹邦輔,夏木式、孫..卻生事誣蔑我。東南涂炭何時能解除啊?!庇谑谴毒星舨馨钶o,將他謫戍朔州。
隆慶元年(1567),楊博治理吏部,起用曹邦輔為左副都御史,協(xié)助處理院事。晉官兵部右侍郎,管理軍政。不久以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他說修治邊墻并非上策,應當緊急練兵;兵練成之后才能謀議邊事。用給事中張鹵的話,召曹邦輔為右都御史,掌管院務?;实垡蚓I事重,改協(xié)理為閱視,將京營交給懂得軍事的大臣,遂以左都御史召還任職。之后,聽從恭順侯吳繼爵的話,又改閱視為提督。
不久,轉(zhuǎn)為南京戶部尚書。上奏督倉主事張振選不聽管束。吏部因而說:“過去執(zhí)政喜歡別人取悅自己,屬下的官吏依靠它來作為奧援。構(gòu)陷朝堂上官員,以至于屈身降意,倒置名份。在外的巡按御史也曲庇進士推為知己,監(jiān)司賢與不肖出自他的口吻。禍害政治沒有比這更厲害的?!蹦伦谏钌罡械竭@些話是對的,于是貶黜張振選,整治內(nèi)外諸司,但終不能改變。
曹邦輔多次乞求退休,皇帝不聽。萬歷元年(1573)獲準去京師,又因病請求離去,并且說辛愛有非分的企圖,應當謹慎防備他。于是引退離去。過了三年,死去。贈太子少保。
曹邦輔廉潔剛直。在吳中被逮時,有司送上所儲俸錢,被揮之出去。做官四十年,家里沒有余錢。巡撫、巡按向皇帝報告這個情況,皇帝下令派遣右評事劉叔龍為他營造墳墓。
李遂,字邦良,豐城人。弱冠之年,跟從歐陽德學習??贾屑尉肝迥?1526)進士,授官行人。升任刑部郎中。錦衣衛(wèi)送強盜十三人,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釋放。確立太子時,大赦天下。李遂請求將“大禮”大案諸臣都列在赦令中,尚書聶賢恐懼不敢,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求問,王廷相聽憑他們這樣做,事情雖然沒有成功,但議者贊美他。
不久調(diào)他到禮部,忤逆尚書夏言。因事遭彈劾下詔獄,貶任湖州同知。三遷衢州知府,提升為蘇、松兵備副使。逐漸升職為廣東按察使,在位期間釋放囚徒八百多人。進官山東右布政使。江洋多盜賊,于是遷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軍政嚴明,盜不敢發(fā)。俺答侵犯京師,召李遂督蘇州軍餉。他沒有向皇上謝恩,就請求關(guān)防驗符用新的官銜?;实蹛琅?,削去他的官籍。
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擾江北。朝廷討論說因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撫,沒有時間對付敵寇,請求特別設置巡撫,于是命李遂用原官身份巡撫鳳陽四府。當時淮、揚三次遭受倭寇侵掠,這一年又發(fā)大水,而且天天役使人民拉大木運送到京師。李遂請求增加糧餉增加兵士,撫恤黎民節(jié)省開支,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戰(zhàn)、守作打算。
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數(shù)百艘船侵犯海門。李遂對諸將說“:敵賊跑到如皋,其眾一定會集合在一起。合則侵犯之路有三條:從泰州逼近天長、鳳、泗,則陵寢將受到驚動;從黃橋逼近瓜、儀,以動搖南都,則運輸要道將被梗塞;如果從富安沿海向東都廟灣,則是絕地?!庇谑敲罡笔箘⒕吧?、游擊丘陛扼守如皋,而自己親馳泰州首當其沖。當時敵賊聲勢非常強盛,副將鄧城抵御敵人被打敗,指揮張谷戰(zhàn)死。敵賊知道如皋有準備,準備侵犯泰州,李遂急檄令劉景韶、丘陛遏止敵賊。連戰(zhàn)于丁堰、海安、通州,都打了勝仗。敵賊沿海向東掠去,李遂高興地說“:敵賊沒有能力打了?!毕铝顒⒕吧亍⑶鸨菸搽S其后,而在廟灣招引敵賊。又顧慮到敵賊突向淮安,于是夜半奔馳入城。敵賊不久就到達,李遂督參將曹克新等人在姚家蕩抵御他們。通政唐順之、副總兵劉顯前來支援,敵賊大敗逃走,用余眾保廟灣。劉景韶也在印莊打敗敵賊,追趕到新河口,焚殺敵人甚眾。廟灣敵賊占據(jù)險要不出,進攻了一個多月,還不能攻克。
李遂命令劉景韶堵塞塹要、砍樹木壓平壘陣,用火焚敵舟,敵賊乘夜雨潛逃。官軍占據(jù)敵人的巢穴,追趕敵人到蝦子港,江北的倭寇全部被平息。皇帝大喜,用璽書獎勵官兵。
駐扎在崇明三沙的敵人,準備侵犯揚州。劉景韶與他們交戰(zhàn),連連取得勝利,將他們圍困在劉莊。等待劉顯來支援,李遂下檄令諸軍都歸劉顯指揮。攻破敵人巢穴,將敵賊追趕到白駒場,敵賊全部被殲。這時李遂已遷南京兵部侍郎。評定功勞,賜予他一個兒子官職,賞賜銀幣。御史陳志核實奏上李遂平定倭寇的功勞,前后二十余次戰(zhàn)斗,斬獲三千八百多人。再次贈予一子世襲千戶,增加俸祿二級。
他蒞臨南京剛剛數(shù)月,振武營發(fā)生軍變。振武營是尚書張鏊招募健兒來抵御倭寇的,向來驕悍。舊制,南軍有妻子的,月糧米一石;無妻子的,減少十分之四;春季和秋季的第二個月,米一石折銀五錢。馬坤掌管南京戶部,上奏減折色之一,督儲侍郎黃懋官又上奏革除新募補額之人的妻糧,諸軍非常怨恨。替代馬坤的人蔡克廉正在病中,諸軍因這一年發(fā)生饑荒向黃懋官請求恢復折色到原來的定額。黃懋官不許可,發(fā)放糧餉又超過期限。三十九年(1560)二月檢閱演習那天,振武營士兵在黃懋官公署鼓噪。黃懋官緊急招張鏊和守備太監(jiān)何綬、魏國公徐鵬舉、臨淮侯李庭竹及李遂到來,這時諸營軍已經(jīng)武裝進入里面來,給他們銀子,他們爭相搶奪銀子。黃懋官見士兵其勢洶洶,翻越墻壁投到吏舍,亂兵跟著追趕。徐鵬舉、張鏊對亂兵進行慰問調(diào)解,他們不聽。竟將黃懋官殘殺,剝光衣服將死尸放在鬧市。何綬、徐鵬舉派遣官吏手持文書,許諾給賞萬金,士兵立即將它撕碎。一直到許諾犒賞十萬金,才漸漸平定。第二天,諸位大臣聚集在守備廳,亂卒也聚集在一起。李遂大聲說“:黃侍郎自己越墻致死,諸位士兵特不應該殘害侮辱他。我據(jù)實向朝廷奏說,不用反叛來誣蔑你們?!币蚨笓]眾人退去,許諾恢復士兵的妻糧和原來的定額。給予每人銀一兩補折價,亂兵才散去。李遂于是托病閉閣,給免死券來安慰他們,而密令營將抓捕首惡二十五人,拘囚入獄?;实巯略t令追革黃懋官和蔡克廉的官職,罷去何緩、李庭竹、張鏊的官職,任用徐鵬舉如前,李遂因有功而被提升。只誅叛卒三人,其余的戍守邊衛(wèi),而這三人已經(jīng)先死了。李遂感嘆地說“:士兵從此更加驕橫了。”
不久,江東代替張鏊任尚書。江北池河營的士兵因為千戶吳欽革除他們的幫丁,就毆打吳欽并將他縛在竿子上。幫丁是操練防守士兵的每人給一丁兵餉,以資往來費用。李遂已被召封為兵部左侍郎,因言官推薦而提升為南京參贊尚書,由他來鎮(zhèn)壓安撫。營卒被妖僧繡頭所惑,又散布流言。李遂將繡頭捕住殺掉,再三向隊伍申嚴紀律,書寫軍士的姓名籍貫,年齡相貌,系牌腰間,軍士才止息。既而又上奏調(diào)鎮(zhèn)武軍保護陵寢,一日解散千人,留都自此沒有禍患。過了四年,因年老辭官引退。
李遂博學多智,長于用兵,但也善于逢迎?;实蹨蕚渲匦陆ㄔ烊?,李遂奏說五河縣泗水中涌現(xiàn)大杉一棵,這是川澤效靈,為助圣主鼎新革故,皇帝大喜。李遂又進獻白兔,皇帝為此派遣官員告于宗廟。從此皇帝更加寵愛李遂。死后,贈太子太保,謚號襄敏。
唐順之,字應德,江蘇武進人。祖父唐貴曾任戶科給事中。父親唐寶做過永州知府。唐順之頗有天賦,從小聰明異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博覽了眾多的文獻典籍。在二十三歲時,他參加了嘉靖八年(1529)的會試,榮登榜首,以進士資格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曾為會試主考官的張璁,與翰林學士們過不去,將諸位翰林學士調(diào)任其他部門,只想留唐順之繼續(xù)供職于翰林院。唐順之堅決地辭卻這一特別恩惠,于是調(diào)任兵部主事。為此唐順之稱病歸家休養(yǎng)。過了一段時間,唐順之被任命為吏部官員。
嘉靖十二年(1533)秋天,皇帝下詔從朝臣中選拔翰林學士,唐順之改任翰林院編修,校訂各朝實錄。實錄校訂工作將告結(jié)束時,他又上疏請病假,張璁將唐順之的奏疏扣住不予發(fā)還。有人進言說唐順之是為了回避張璁,張璁聽說大為惱火,為皇帝擬出一道圣旨,將唐順之從吏部主事任上罷免放歸,并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選拔宮廷官員,才以以前的官職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諫。后來唐順之與羅洪先、趙時春請求朝見皇太子,惹惱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職歸田。從此,唐順之在陽羨山中隱居讀書十多年。雖然朝廷內(nèi)外不停地有人推薦唐順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會。
當倭寇蹂躪大江南北時,在浙江督察剿倭戰(zhàn)事的趙文華,上疏推薦了唐順之。唐順之被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喪期限未滿,唐順之并未立即出山。喪期結(jié)束后,朝廷召用為職方員外郎,并晉職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順之到薊州鎮(zhèn)查核軍籍情況。回京后,唐順之上奏報告說該鎮(zhèn)缺額三萬多員,在籍兵員也沒有什么戰(zhàn)斗力。為此,他上書提出了九條解決辦法。由于唐順之的報告,薊州鎮(zhèn)總督王忄予以下諸將都受到降級處罰。
不久又派唐順之到南京、浙江督察軍務,與胡宗憲一道商議剿除海盜諸事。唐順之認為抵御海盜的上策是將海盜阻截在海岸線外,如果讓其登上陸地,內(nèi)地就都受到禍害。于是唐順之親自巡視海上,從江陰抵達蛟門,一晝夜行駛六、七百里,隨從人員都驚恐嘔吐,唐順之依然精神抖擻。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島,唐順之親自督水軍邀截攻擊,斬敵一百二十人,沉敵船十三艘。因戰(zhàn)功唐順之升為太仆少卿。胡宗憲說唐順之權(quán)力小,不宜于指揮戰(zhàn)事,又加職為右通政。唐順之聽說??軐⑦M犯江北,于是急令總兵官盧鏜在三沙島阻擊,自己率副總兵劉顯迅速增援,與鳳陽巡撫李遂合力大敗??苡谝沂帯:?芾Ь剑笋v廟灣。唐順之乘勢進擊,殺傷部分敵人。李遂意欲將敵人圍困起來,唐順之覺得這不是辦法,于是指揮進攻敵人營寨,用火炮攻擊,但沒有攻克。三沙島的官軍又頻頻告急,唐順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盧鏜、劉顯進攻,卻先后兩次失利。唐順之十分憤恨,親自躍馬布陣,??軜?gòu)筑了高高的..望樓,在樓上看見唐順之軍伍整齊,因而堅守陣地而不出戰(zhàn)。見此情形,劉顯請求退兵,唐順之不同意,他手提戰(zhàn)刀,沖到距敵人營地百多米處,盧鏜、劉顯擔心出事,堅決要唐順之退回。這時正值酷暑,唐順之在海船中居留兩月之久,染上了疾病,于是返回太倉。李遂調(diào)任南京,唐順之即升為右僉都御史,并代李遂為鳳陽巡撫。唐順之病日益沉重,由于戰(zhàn)事棘手,他不便辭職歸養(yǎng)。唐順之到達江北時,海盜已被李遂等人剿滅。這時淮、揚二州發(fā)生了大饑荒,唐順之因而上疏提出了加強海防、處理善后事宜等九條措施。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天,汛期到了,唐順之帶病巡視海上,過焦山,至通州病逝,時年五十四歲。訃告?zhèn)鞯骄?,皇帝令公祭安葬。按常?guī),四品官只賜祭,而不賜葬,唐順之因為國辛勞而死,所以得到皇帝賜葬的禮遇。
唐順之學識淵博,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諸學,無不探究原委。他還從古今文獻中摘錄有關(guān)資料,按類別分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播于世,因其內(nèi)容深奧讀書人也不能理解其奧妙。唐順之作古文辭,汪洋恣肆有大家風范。平生節(jié)儉勤苦,以破舊的門板拼成床榻,鋪蓋也簡樸得很。他曾師從王畿習良知之學,閉門獨坐,整月都忘掉睡覺,在靜坐中頗有所得。晚年由趙文華推薦出山,他曾就此事商議于羅洪先。羅洪先說“:你從前已隸屬官籍,你的身子并非你自己所有,怎么能和一般隱士相比?”唐順之于是出任,然而他的聲名亦因此頗受損害。崇禎中年,追贈唐順之“襄文”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