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免费毛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年轻漂亮少妇私密精油按摩保养 ,老师在办公室被躁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爽人人喊

首頁/ 教育學(xué)習(xí)/ {notempty name="current_name"} 明史 {notempty name="$current_name"} /《明史》列傳·卷三

《明史》列傳·卷三

卷三原文

  興宗孝康皇帝(孝康皇后 呂太后) 睿宗獻皇帝(獻皇后)

  興宗孝康皇帝標,太祖長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陳迪家。太祖為吳王,立為王世子,從宋濂受經(jīng)。

  吳元年,年十三矣,命省臨濠墓,諭曰:“商高宗舊勞于外,周成王早聞《無逸》之訓(xùn),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為守成令主。兒生長富貴,習(xí)于晏安。今出旁近郡縣,游覽山川,經(jīng)歷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yè)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fēng)俗美惡,即祖宗所居,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于心,以知吾創(chuàng)業(yè)不易?!庇置袝窆佥o行。凡所過郡邑城隍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過太平訪迪家,賜白金五十兩。至泗、濠告祭諸祖墓。是冬從太祖觀郊壇,令左右導(dǎo)之農(nóng)家,遍觀服食器具,又指道旁荊楚曰:“古用此為撲刑,以其能去風(fēng),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焙槲湓暾拢榛侍?。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帝嘉納。中書省都督府請仿元制,以太子為中書令。帝以元制不足法,令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選勛德老成及新進賢者,兼領(lǐng)東宮官。于是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宗異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僉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范顯祖兼太子賓客。諭之曰:“朕于東宮不別設(shè)府僚,而以卿等兼領(lǐng)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監(jiān)國。若設(shè)府僚,卿等在內(nèi),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dǎo)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者,欲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職此故也。昔周公教成王克詰戎兵,召公教康王張皇六師,此居安慮危,不忘武備。蓋繼世之君,生長富貴,昵于安逸,不諳軍旅,一有緩急,罔知所措。二公之言,其并識之。”是年,命選國子生國琦、王璞、張杰等十余人,侍太子讀書禁中。琦等入對謹身殿,儀狀明秀,應(yīng)對詳雅。帝喜,因謂殿中侍御史郭淵友等曰:“諸生于文藝習(xí)矣,然與太子處,當端其心術(shù),不流浮靡,庶儲德亦獲裨助。”因厚賜之。未幾,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

  先是,建大本堂,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諸王,分番夜直,選才俊之士充伴讀。帝時時賜宴賦詩,商搉古今,評論文字無虛日。命諸儒作《鐘山龍蟠賦》。置酒歡甚,自作《時雪賦》,賜東宮官。令三師、諭德朝賀東宮,東宮答拜。又命東宮及王府官編緝古人行事可為鑒戒者,訓(xùn)諭太子諸王。四年春,制《大本堂玉圖記》,賜太子。

  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后奏聞。諭曰:“自古創(chuàng)業(yè)之君,歷涉勤勞,達人情,周物理,故處事咸當。守成之君,生長富貴,若非平昔練達,少有不謬者。故吾特命爾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xí)國政。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斷不牽于文法。凡此皆心為權(quán)度。吾自有天下以來,未嘗暇逸,于諸事務(wù)惟恐毫發(fā)失當,以負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寢,爾所親見。爾能體而行之,天下之福也?!睍r令儒臣為太子講《大學(xué)衍義》。二十二年,置詹事院。

  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撫陜西。先是,帝以應(yīng)天、開封為南北京,臨濠為中都。御史胡子祺上書曰:“天下形勝地可都者四。河?xùn)|地勢高,控制西北,堯嘗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帶河、淮,宋嘗都之,然其地平曠,無險可憑。洛陽周公卜之,周、漢遷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終南之阻,澗、瀍、伊、洛非有涇、渭、氵霸、浐之雄。夫據(jù)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guān)中若也?!钡鄯Q善。至是,諭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汝往以省觀風(fēng)俗,慰勞秦父老子弟?!庇谑菗裎奈渲T臣扈太子行。既行,使諭曰:“爾昨渡江,震雷忽起于東南,導(dǎo)爾前行,是威震之兆也。然一旬久陰不雨,占有陰謀,宜慎舉動,嚴宿衛(wèi),施仁布惠,以回天意?!比陨曛I從行諸臣以宿頓聞。

  比還,獻陜西地圖,遂病。病中上言經(jīng)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慟哭。禮官議期喪,請以日易。及當除服,帝不忍。禮官請之,始釋服視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東,謚曰懿文。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shù)有過,輒調(diào)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后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后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太子元妃常氏,繼妃呂氏。生子五:長雄英,次建文皇帝,次允熥,次允熞,次允熙。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即帝位,復(fù)稱懿文皇太子。孝康皇后常氏,開平王遇春女。洪武四年四月冊為皇太子妃。十一年十一月薨,謚敬懿。太祖為輟朝三日。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后。永樂元年復(fù)稱敬懿皇太子妃。

  皇太后呂氏,壽州人。父本,累官太常卿?;莸奂次唬馂榛侍蟆Q啾两鸫ㄩT,迓太后至軍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還,未至,宮中已火。既而隨其子允熙居懿文陵。永樂元年復(fù)稱皇嫂懿文太子妃。

  初,太祖冊常妃,繼冊呂妃。常氏薨,呂氏始獨居?xùn)|宮。而其時秦王樉亦納王保保妹為妃,又以鄧愈女為配,皆前代故事所無也。

  睿宗興獻皇帝祐杬,憲宗第四子。母邵貴妃。成化二十三年封興王。弘治四年建邸德安。已,改安陸。七年之藩,舟次龍江,有慈烏數(shù)萬繞舟,至黃州復(fù)然,人以為瑞。謝疏陳五事。孝宗嘉之,賜予異諸弟。

  王嗜詩書,絕珍玩,不畜女樂,非公宴不設(shè)牲醴。楚俗尚巫覡而輕醫(yī)藥,乃選布良方,設(shè)藥餌以濟病者。長史張景明獻所著《六益》于王,賜之金帛,曰:“吾以此懸宮門矣。”邸旁有臺曰陽春,數(shù)與群臣賓從登臨賦詩。正德十四年薨,謚曰獻。

  王薨二年而武宗崩,召王世子入嗣大統(tǒng),是為世宗。禮臣毛澄等援漢定陶、宋濮王故事,考孝宗,改稱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王妃為“皇叔母”。帝命廷臣集議,未決。進士張璁上書請考興獻王,帝大悅。會母妃至自安陸,止通州不入。帝啟張?zhí)螅芴熳游?,奉母妃歸藩。群臣惶懼。太后命進王為興獻帝,妃為興獻后。璁更為《大禮或問》以進,而主事霍韜、桂萼,給事中熊浹議與璁合。帝因諭輔臣楊廷和、蔣冕、毛紀,帝、后加稱“皇”。廷和等合廷臣爭之,未決。嘉靖元年,禁中火,廷和及給事中鄧繼曾、朱鳴陽引五行五事,為廢禮之證。乃輟稱“皇”,加稱本生父興獻帝,尊園曰陵,黃屋監(jiān)衛(wèi)如制,設(shè)祠署安陸,歲時享祀,用十二籩豆,樂用八佾。帝心終未慊。三年加稱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興國太后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建廟奉先殿西,曰觀德殿,祭如太廟。七月,諭去本生號。九月,詔稱孝宗皇伯考,稱獻皇帝曰皇考。

  璁、萼等既驟貴,干進者爭以言禮希上意。百戶隨全、錄事錢子勛言獻皇帝宜遷葬天壽山。禮部尚書席書議:“高皇帝不遷祖陵,太宗不遷孝陵,蓋其慎也。小臣妄議山陵,宜罪?!惫げ可袝w璜亦言不可。乃止。尊陵名曰顯陵。

  明年,修《獻皇帝實錄》,建世廟于太廟左。六年,以觀德殿狹隘,改建崇先殿。七年,命璁等集《明倫大典》,成,加上尊謚曰恭睿淵仁寬穆純圣獻皇帝。親制《顯陵碑》,封松林山為純德山,從祀方澤,次五鎮(zhèn),改安陸州為承天府。

  十七年,通州同知豐坊請加尊皇考廟號,稱宗以配上帝。九月,加上尊謚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祔太廟,位次武宗上。明堂大享,奉主配天,罷世廟之祭。四十四年,芝生世廟柱,復(fù)作玉芝官祀焉。穆宗立,乃罷明堂配享。

  初,楊廷和等議封益王次子崇仁王厚炫為興王,奉獻帝祀。不允。興國封除。獻帝有長子厚熙,生五日而殤。嘉靖四年贈岳王,謚曰懷獻。

  皇后蔣氏,世宗母也。父斅,大興人,追封玉田伯。弘治五年冊為興王妃。世宗入承大統(tǒng),即位三日,遣使詣安陸奉迎,而令廷臣議推尊禮。咸謂宜考孝宗,而稱興王為皇叔父,妃為皇叔母。議三上,未決。會妃將至,禮臣上入宮儀,由崇文門入東安門,皇帝迎于東華門。不許。再議由正陽門入大明、承天、端門,從王門入宮。又不許。王門,諸王所出入門也。敕曰:“圣母至,御太后車服,從御道入,朝太廟?!惫适拢汉箦鸁o謁廟禮。禮臣難之。時妃至通州,聞考孝宗,恚曰:“安得以吾子為他人子!”留不進。帝涕泣愿避位。群臣以慈壽太后命,改稱興獻后,乃入。以太后儀謁奉先、奉慈二殿,不廟見。元年改稱興國太后。三年乃上尊號曰本生章圣皇太后。是年秋,用張璁等言,尊為圣母章圣皇太后。五年,獻帝世廟成,奉太后入謁。七年,上尊號曰慈仁。九年,頒太后所制《女訓(xùn)》于天下。十五年,奉太后謁天壽山陵,命諸臣進賀行殿。是年加上尊號曰康靜貞壽。

  十七年十二月崩,諭禮、工二部將改葬獻皇帝于大峪山,以駙馬都尉京山侯崔元為奉迎行禮使,兵部尚書張瓚為禮儀護行使,指揮趙俊為吉兇儀仗官,翊國公郭勛知圣母山陵事。已,帝親幸大峪相視,令議奉太后南詣合葬。而禮部尚書嚴嵩等言:“靈駕北來,慈宮南詣,共一舉耳。大峪可朝發(fā)夕至,顯陵遠在承天,恐陛下春秋念之。臣謂如初議便。”帝曰:“成祖豈不思皇祖耶,何以南孝陵?”因止崔元等毋行,而令趙俊往,且啟視幽宮。是年上尊謚曰慈孝貞順仁敬誠一安天誕圣獻皇后。明年,俊歸,謂顯陵不吉,遂議南巡。九卿大臣許贊等諫。不聽。左都御史王廷相又諫。帝曰:“朕豈空行哉,為吾母耳!”已而侍御呂柟、給事中曾烶、御史劉賢、郎中岳倫等復(fù)相繼疏諫。不聽。三月,帝至承天,謁顯陵,作新宮焉,曰:“待合葬也?!睔w過慶都,御史謝少南言:“慶都有堯母墓,佚于祀典,請祀之?!钡墼唬骸暗蹐蚋改府惲辏芍显岱枪?。”即拜少南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檢討,定議葬大峪山。四月,帝謁長陵,諭嚴嵩曰:“大峪不如純德。”仍命崔元護梓宮南祔。閏七月,合葬顯陵,主祔睿宗廟。

  贊曰:興宗、睿宗雖未嘗身為天子,而尊號徽稱典禮具備,其實有不容泯者。史者所以記事也,記事必核其名與實。曰宗曰帝者,當時已定之名,名定而實著焉矣。爰據(jù)《元史》裕宗、睿宗列傳之例,別為一卷如右,而各以后附焉。

卷三譯文

  興宗孝康皇帝朱標,明太祖的長子。母親是高皇后。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朱標生于太平的陳迪家。朱元璋稱吳王后,朱標被立為王世子,跟隨宋濂學(xué)習(xí)經(jīng)典。

  吳元年(1367),朱標年僅十三歲,太祖便命他前去巡察臨濠墓地,并對他說:“商高宗過去煩勞于外,周成王很早就接受《無逸》之訓(xùn),他倆都懂得百姓的疾若,所以在位期間能勤儉持政,成為好的守成之君。我兒你生長于富貴,習(xí)慣了安逸的生活。今天要前往旁近郡縣,游覽山川,跨越田野,可以因征途的險易而知道鞍馬的勤勞,看到民間百姓的生業(yè)而知道衣食的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而知道風(fēng)俗的美惡。到了祖宗住地,你要訪求父老鄉(xiāng)親,向他們詢問我當年起兵渡江時的事情,并將它牢記在心,以明白我創(chuàng)業(yè)是多么不容易。”又命中書省選擇官吏陪同朱標前行。凡所經(jīng)過的郡縣城壕山川之神,朱標都以羊豬祭祀。經(jīng)過太平時,朱標特地拜訪了他出生的陳迪家,賞賜白金五十兩。到達泗州、濠州后,朱標告祭了諸祖墓。這年冬天,朱標跟隨太祖視察郊壇,太祖命左右隨從將朱標引到農(nóng)家,遍觀服食器具,太祖又指著路旁的荊棘對他說:“古人用它施以撲刑,因為它能祛除風(fēng)寒,雖然會傷人卻不會殺死人。古人的用心如此仁厚,我兒要牢記心中?!?/p>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標被立為皇太子。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求教授太子,太祖給予嘉獎,并接受了他的請求。中書省都督府請求仿效元朝舊制,以太子為中書令。太祖認為元朝舊制不值得仿效,便命令詹同考據(jù)歷代東宮官制,然后挑選勛德老成及新提升的賢士兼任東宮官屬。于是,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宗異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瑞、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王獻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僉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使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范顯祖兼太子賓客。太祖囑咐他們說“:朕之所以在東宮不另設(shè)府僚,而以卿等兼任,其原因在于現(xiàn)在戰(zhàn)事尚未平息,朕若有事在外,必定是太子監(jiān)管國家,如果設(shè)立府僚,那么包括卿等在內(nèi),遇事得向上陳述,讓太子知道,太子有時可能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一定會說這是府僚讓他這么做的,于是隔閡就容易產(chǎn)生。朕之所以又特別設(shè)置賓客、諭德等官,是想讓他們輔成太子的德性,并且挑選名儒擔(dān)任,就是這個緣故。昔日周公教育成王嚴格整頓軍隊,召公教導(dǎo)康王設(shè)立皇家六師,這么做都是為了居安思危,不忘武備。因為即位之君,生長于富貴,受寵于安逸的生活中,不熟悉軍隊,一有緩急,便不知所措。所以周、召二公之言,你們都要牢記心中?!?/p>

  這一年,太祖下令挑選國子監(jiān)學(xué)生國琦、王璞、張杰等十余人,到宮禁為太子伴讀。國琦等到謹身殿回答太祖的問題,他們?nèi)菝部⌒?,?yīng)對詳細,出語不俗。太祖十分高興,因此對殿中侍御史郭淵友等說“:這些學(xué)生熟悉文學(xué)藝術(shù),但是與太子相處,應(yīng)當使他們心術(shù)端正,不致輕浮、奢侈,這樣對太子的品行也有幫助?!辈痪茫忠粤贺?、王儀為太子賓客,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

  在此之前,太祖下令修建大本堂,將古今地圖書籍充斥其中,然后征求四方名儒教育太子諸王,輪流晝夜值班,挑選才智出眾之士充當伴讀。太祖時常賜宴賦,與他們商榷古今之事,評論文章。太祖命諸儒寫成《鐘山龍蟠賦》。有一次,太祖擺酒歡飲,興致盎然,自作《時雪賦》,賜給東宮官。下令三位老師、諭德朝賀東宮,東宮予以答拜。又命東宮及王府官吏編輯可以作為借鑒的古人之事,訓(xùn)諭太子諸王。四年春,太祖命人制作《大本堂玉圖記》,賜給太子。

  十年,太祖下令從今開始政事全部交給太子處理,然后由太子上奏。他囑咐太子道“:自古創(chuàng)業(yè)之君,歷涉勤勞,通達人情,明白事理,遇事故能處理得當。而守成之君生長于富貴,若非平日磨練,很少有不犯錯的。所以我特地命你每日面對群臣,聽斷諸司所陳之事,以熟悉國政。惟有仁愛之心不至于對人殘暴,惟有處事英明不至于被奸佞所惑,惟有勤儉持政不至于沉溺于安逸,惟有當機立斷不至于拘泥于文法。所有這些都須用心來權(quán)衡。我自有天下以來,還未曾有過空閑之日,我對所有事務(wù)都惟恐有絲毫不妥之處,惟恐辜負上天的托付。所以總是頭頂星星上朝,夜半時分入寢,這些你都親眼所見。你如果也能身體力行,那便是天下之福啊。”當時,太祖下令儒臣為太子講解《大學(xué)衍義》。二十二年,設(shè)置詹事院。

  二十四年八月,太祖命太子巡視、安撫陜西。在此之前,太祖以應(yīng)天、開封為南、北京,臨濠為中都。御史胡子祺上書說道“:天下地勢優(yōu)越可作為首都的地方有四個。河?xùn)|地勢較高,控制西北,堯帝曾以它為都,但這個地方十分寒冷。汴梁連著黃河、淮水,宋朝曾以它為都,但它地勢平曠,無險可憑。洛陽,周公曾卜卦,認為它可做都城,周、漢遷都于此,但嵩、邙沒有肴殳函、終南之險要,澗、綬、伊、洛沒有涇、渭、灞、氵產(chǎn)之雄壯。而擁有眾多河山的優(yōu)點,可以位于諸侯之首,控制天下的莫過于關(guān)中了。”太祖覺得他說得有理。到這時,太祖便對太子說:“天下山川只有秦地可稱得上險固,你可以前去察看當?shù)仫L(fēng)俗,慰勞秦地父老子弟?!庇谑沁x擇文武諸臣護隨太子前行。太子出發(fā)后,太祖派使臣前往囑咐太子:“你昨日渡江,雷聲忽然起于東南,引導(dǎo)你前行,這是威震之兆啊。但是,十天來一直久陰不雨,占卜有陰謀發(fā)生,你應(yīng)當謹慎行事,在駐地嚴加防守,施仁布惠,以改變天意?!碧嫒栽偃嬲]隨行諸臣經(jīng)常報告太子的行蹤。

  太子從陜西返回京城,獻上陜西地圖,然后就病了。太子在病中上奏經(jīng)略建都之事。第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去世,太祖為之痛哭。禮官商議辦喪日期,請求改日。等到可以脫掉喪服時,太祖不忍。經(jīng)禮官請求,才脫下喪服上朝。八月十一日,太子附葬于孝陵東側(cè),謚號為懿文。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屢犯過錯,太子總是從中調(diào)解保護,他們才得以返回藩地。有人告發(fā)晉王企圖謀反,太子在太祖面前流著淚請求,太祖才感悟。太祖當初將兄長的兒子朱文正、姐姐的兒子李文忠及沐英當作自己的兒子撫養(yǎng),高皇后也將他們視如己出。太祖有時因事對他們責(zé)罰過重,太子總是告訴高皇后,進行勸慰,太子仁慈的天性就是這樣。太子元配妃子常氏,繼妃呂氏。共生有五子,依次為:雄英、建文皇帝、允火通、允火堅、允熙。建文元年(1399),太子被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即帝位后,又稱他為懿文皇太子。

  睿宗興獻皇帝朱祐杬,憲宗第四子。母親是邵貴妃。成化二十三年(1487),他被封為興王。弘治四年(1491),興王在德安建造府邸。不久,改在安陸。七年,興王起程前往藩地,船只中途停泊龍江時,有數(shù)萬慈烏繞船而飛,到達黃州后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事情,人們都將它看作吉兆。興王在辭別奏議上陳述了五件國事,孝宗給予嘉獎,對他的賞賜與其他弟弟不同。

  興王喜愛詩書,對珍寶玩物毫無興趣,也從不沉溺于女色音樂之中,不是公開酒宴從不擺設(shè)酒肉。楚地風(fēng)俗崇尚巫術(shù)而輕視醫(yī)藥,興王便選布良方,以醫(yī)藥救濟患病者。長史張景明將其所著的《六益》獻給興王,興王回賜他黃金布帛,并對他說“:我會將它懸在宮門上。”興王宮邸旁有一高臺,名為“陽春”,興王多次與群臣、賓客一起登臨賦詩。正德十四年(1519),興王去世,謚號為獻。

  興王去世二年之后,武宗去世,召興王世子入嗣大統(tǒng),這就是世宗。禮臣毛澄等引用以往漢朝定陶、宋朝濮王的舊例,以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興王妃為“皇叔母”。世宗命廷臣集中商議,沒能作出決定。進士張璁上書請求以興獻王為皇考,世宗非常高興。當時正巧其母妃從安陸出發(fā),只到通州而不入宮。世宗便告訴張?zhí)?,要避天子之位,侍奉母妃返回藩地,群臣獲悉十分驚慌。太后乃命進升興王為興獻帝,興王妃為興獻后。張璁將上書改為《太禮或問》進獻世宗,而且主事霍韜、桂萼,給事中熊浹的意見與張璁相同。世宗因此曉諭輔臣楊廷和、蔣冕、毛紀,興獻帝、興獻后加稱“皇”。楊廷和等會合廷臣進行爭辯,沒有結(jié)果。嘉靖元年(1522),宮禁失火,楊廷和及給事中鄧繼曾、朱鳴陽引用五行五事,作為廢棄此禮的證據(jù)。世宗才停止稱興王為“皇”,加稱“本生父興獻帝”,尊其墓為陵,根據(jù)制度設(shè)黃屋監(jiān)衛(wèi),在安陸設(shè)立祠廟,每年祀典之時用十二籩豆祭祀,樂舞則采用八佾。世宗心中始終未能滿意。三年,加稱興王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興獻太后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建廟于奉先殿西側(cè),名為觀德殿,祭祀禮儀與太廟相同。七月,世宗下令去掉本生號。九月,下詔稱孝宗為皇伯考,稱獻皇帝為皇考。

  張璁、桂萼等人驟然顯貴,于是,那些希望求取功名、蒙受皇帝恩賞的人爭相談?wù)摱Y儀。百戶隨全、錄事錢子勛說獻皇帝應(yīng)當遷葬天壽山。禮部尚書席書則建議說:“高皇帝不遷祖陵,太宗不遷孝陵,他們這都是謹慎行事啊。小臣妄議山陵,應(yīng)當治罪?!惫げ可袝w璜也力言不可,此事才作罷。尊稱興王陵為顯陵。

  第二年,世宗下令編修《獻皇帝實錄》,建世廟于太廟左側(cè)。六年,以觀德殿狹窄為由,改建崇先殿,七年,世宗命張璁等集《明倫大典》成,為興王加上尊謚號為恭睿淵仁寬穆純圣獻皇帝。親自題寫《顯陵碑》,封松林山為純德山,祭于方澤,僅次于五鎮(zhèn)。改安陸州為承天府。

  十七年,通州同知豐坊請求加尊皇考廟號,以與先帝相稱。九月,為興王加上尊謚號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附祭于太廟,位居武宗之上。明堂大享奉主配天,停止世廟之祭。四十四年,有靈芝草長在世廟柱子之上,世宗于是又將它稱作玉芝宮,并在此祭祀。穆宗即位,乃停止明堂配享。

  當初,楊廷和等建議封益王次子崇仁王厚火玄為興王,以奉侍獻帝。皇上不許。興國之封被取消。獻帝的長子厚熙,出生五天便夭折了。嘉靖四年,厚熙被追贈為岳王,謚號懷獻。

補充糾錯
大家都在看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