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半上落下
bàn shàng luò xià
Half up and half down
“半上落下”的成語拼音為:bàn shàng luò xià,注音:ㄅㄢˋ ㄕㄤˋ ㄌㄚˋ ㄒㄧㄚˋ,詞性:作賓語、定語;指半途而廢,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朱子全書》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個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jì)事?!保窘忉專邯q半途而廢。,例句:唐代白居易《答楊氏懷古見寄》:“歷歷半上落下,零落千階夜半?!?
拼音 | bàn shàng luò xià |
注音 | ㄅㄢˋ ㄕㄤˋ ㄌㄚˋ ㄒㄧㄚˋ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指半途而廢 |
英文 | Half up and half down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猶半途而廢。 |
出處 | 《朱子全書》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庇志砭牛骸叭烁饔袀€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jì)事。” |
例句 | 唐代白居易《答楊氏懷古見寄》:“歷歷半上落下,零落千階夜半?!?/td> |
補充糾錯
以"下"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下阪走丸:阪:斜坡;丸:彈丸。在斜坡上往下滾彈丸。比喻說話敏捷流利。
- 下坂走丸:從山坡上滾下彈丸。比喻順勢無阻,敏捷而無停滯。
- 下筆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 下筆成文: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 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 下筆千言:千言:長篇大論。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 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寫了一大篇文章,但沒有接觸到主題。
- 下筆如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 下筆有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 下不為例:下次不可以再這樣做。表示只通融這一次。
- 下車泣罪: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guān)切。
- 下車伊始:伊:文言助詞;始:開始。舊指新官剛到任?,F(xiàn)比喻帶著工作任務(wù)剛到一個地方。
- 下車之始:指官吏剛到任所。同“下車伊始”。
- 下車作威:原指封建時代官吏一到任,就顯示威風(fēng),嚴(yán)辦下屬。后泛指一開頭就向?qū)Ψ斤@示一點厲害。
- 下回分解:章回小說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語?,F(xiàn)多用以喻事件發(fā)展的結(jié)果。
- 下井投石:見人掉進(jìn)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頭。
- 下里巴人:原指戰(zhàn)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
- 下陵上替:在下者凌駕于上,在上者廢弛無所作為。謂上下失序,綱紀(jì)廢墜。陵,通“凌”。
- 下落不明:下落:著落,去處。指不知道要尋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 下馬馮婦:以之比喻重操舊業(yè)的人。
- 下馬看花:比喻停下來,深入實際,認(rèn)真調(diào)查研究。
- 下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fēng),后泛指一開始就向?qū)Ψ斤@示自己的威力。
- 下氣怡色:形容氣色和悅,態(tài)度恭順。同“下氣怡聲”。
- 下氣怡聲:下氣:態(tài)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tài)度恭順。
- 下喬木入幽谷:從高樹上下來,鉆進(jìn)幽深的坑谷里。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zhuǎn)入惡劣的處境。
- 下喬遷谷:用來比喻人從光明走向黑暗,或者從良好的處境而進(jìn)入劣境。。
- 下喬入幽:冬季鳥躲在深山窮谷,到春天出來飛鳴于喬木,用來比喻人舍棄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從劣境而進(jìn)入良好的處境。相反則叫“下喬入幽”。
- 下情上達(dá):謂下面的情況或意見能夠通達(dá)于上。
- 下塞上聾:塞:堵塞不通。聾:耳朵的聽覺失靈。下邊堵塞不通,上邊聽覺失靈。比喻真實情況不能上傳下達(dá)。
- 下學(xué)上達(dá):指學(xué)習(xí)人情事理,進(jìn)而認(rèn)識自然的法則。
- 下愚不移:移:改變。下等的愚人,決不可能有所改變。舊時儒家輕視勞動人民的觀點。也指不求上進(jìn),不想學(xué)好。
- 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要驅(qū)逐從各國來的客卿。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
以"半"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半半拉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 半半路路:事物進(jìn)行的過程中間。
- 半壁河山: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壁江山:半壁:半邊;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后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
- 半壁山河: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部論語:舊時對儒學(xué)經(jīng)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 半部論語治天下:舊時用來強(qiáng)調(diào)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
- 半癡不顛:癡:呆傻;顛:同“癲”,瘋癲。裝瘋賣傻的意思。
- 半籌不納:籌:古代計算工具,引伸為計策;納:繳納。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 半籌莫展: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 半低不高:中等;不高不矮。
- 半懂不懂:不十分懂。
- 半饑半飽:指不求甚飽或吃不飽飯。
- 半間半界: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 半間不界:間、界:今作:“尷尬”。比喻膚淺、不深刻,或做事不徹底。
- 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nèi)。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半解一知: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 半斤八兩: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 半斤八面: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于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亦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半斤對八兩”。
- 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 半夢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 半面不忘:見過面就不遺忘。形容記憶力極強(qiáng)。
- 半面之交:同別人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意謂交情不深。
- 半面之舊:意指只見過一面的人。
- 半青半黃:農(nóng)作物還沒有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jī)還沒有成熟。
-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無精打采。
- 半上半下:指兩可之間。
- 半上落下:猶半途而廢。
- 半身不遂:遂:通“隨”,順從。原為醫(yī)學(xué)病癥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zhuǎn)動。有時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 半生半熟: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 半生不熟: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 半絲半縷: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shù)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 半死不活:指沒有生機(jī)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
- 半死辣活:指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
- 半涂而罷: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同“半涂而廢”。
- 半涂而廢: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 半途而廢: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 半吐半露: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dāng)。
- 半推半就:推:抵拒,推托;就:靠攏,迎上去。一面推辭,一面靠攏上去。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推辭的樣子。
- 半吞半吐: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dāng)。
-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 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話夾雜。同“半文半白”。
- 半新半舊:指不新不舊。
- 半新不舊:猶言半新半舊。
- 半信半疑: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 半夜三更: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 半疑半信: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