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矯邪歸正
jiǎo xié guī zhèng
forsake heresy and return to the truth
“矯邪歸正”的成語拼音為:jiǎo xié guī zhèng,注音:ㄐㄧㄠˇ ㄒㄧㄝ ˊ ㄍㄨㄟ ㄓㄥˋ,詞性:作謂語、賓語;指改正錯誤,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晉書·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基本解釋: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于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例句:宋代·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月不破,我終須歸去。矯邪歸正,誰復為危厄?!?
拼音 | jiǎo xié guī zhèng |
注音 | ㄐㄧㄠˇ ㄒㄧㄝ ˊ ㄍㄨㄟ ㄓㄥˋ |
詞性 | 作謂語、賓語;指改正錯誤 |
英文 | forsake heresy and return to the truth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于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
出處 | 《晉書·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
例句 | 宋代·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月不破,我終須歸去。矯邪歸正,誰復為危厄?!?/td> |
補充糾錯
以"正"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正本清源: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清源:從源頭上清理。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 正本澄源:猶正本清源。
- 正大光明: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 正大堂皇:猶言堂堂正正。同“正大堂煌”。
- 正大堂煌:猶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 正兒巴經(jīng):①正經(jīng)的;嚴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亦作“正兒八經(jīng)”。亦作“正二八擺”。
- 正法眼藏: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亦借
- 正法直度:度:標準。嚴正法律,統(tǒng)一標準。
- 正冠李下: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
- 正冠納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時講李樹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嚴格遵守道德標準。
-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shù)臉幼印?/span>
- 正經(jīng)八百:①正經(jīng)的,嚴肅認真的。②猶名副其實。
- 正經(jīng)八板:正經(jīng)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jīng)八百”。
- 正經(jīng)八本:正經(jīng)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jīng)八百”。
- 正理平治: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guī)范,使社會安定有秩序。
- 正名定分:辨正名分,使名實相符。
- 正明公道:指正大光明。
- 正氣凜然:正氣:剛正之氣。凜然:可敬畏的樣子。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 正人君子: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F(xiàn)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jīng)的人。
- 正容亢色:謂神色嚴肅。
- 正色敢言:態(tài)度嚴肅,敢于直言。
- 正色厲聲:態(tài)度嚴正,言辭嚴厲。
- 正色危言:態(tài)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正色直繩:指嚴正執(zhí)法。
- 正色直言:態(tài)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 正身率下:端正自身,為下屬表率。
- 正身明法: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靜內心。比喻修身養(yǎng)性。
- 正聲雅音:純正優(yōu)雅的音樂。
- 正始之音: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xiàn)于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jīng)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于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 正視繩行:謂言行正直。
- 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yǎng)方法,現(xiàn)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 正言不諱:說話爽直,毫無忌諱。
- 正言厲色: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 正言厲顏:話語嚴正,表情嚴肅。同“正言厲色”。
- 正言直諫:以正義之語,規(guī)勸皇帝、上級、長輩或朋友。
- 正顏厲色:顏:面容。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 正正經(jīng)經(jīng):①嚴肅而認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 正正氣氣:正派。
- 正正堂堂:本指正正的旗號,堂堂的陣容?,F(xiàn)形容正大光明。
- 正正之旗:正正:整齊。排列整齊的軍旗。借喻強盛整肅的軍隊。
- 正直無私:為人做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 正直無邪:公正而無私心。
- 正中己懷: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懷”。
- 正中下懷:正合自己的心意。
以"矯"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矯國革俗:匡正國事,改革敝俗。
- 矯國更俗:匡正國事,改革敝俗。同“矯國革俗”。
- 矯矯不群:矯矯:翹然出眾的樣子;群:與眾不同。形容高超出眾,不同一般。
- 矯情干譽:故違常情,以求美譽。
- 矯情飾貌:矯情:掩飾實情。掩飾實情,故作姿態(tài)。亦作“矯情飾行”。
- 矯情飾行:掩飾實情,故作姿態(tài)。同“矯情飾貌”。
- 矯情飾詐:以虛假的現(xiàn)象偽裝欺騙別人。
- 矯情鎮(zhèn)物:矯情:克制情感。比喻故作鎮(zhèn)靜,使人無法猜度。
- 矯揉造作:矯:使彎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 矯若驚龍:矯:矯健。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 矯若游龍: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同“矯若驚龍”。
- 矯時慢物:矯時:矯正時俗。慢,傲慢。指對現(xiàn)實不滿,態(tài)度傲慢。
- 矯世變俗:指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風民俗。
- 矯世厲俗:改變頹廢的世風,鼓勵淳厚的民俗。同“矯世勵俗”。
- 矯世勵俗:矯世:糾正世風。勵:鼓勵。改變頹廢的世風,鼓勵淳厚的民俗。
- 矯枉過當: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 矯枉過正:矯:扭轉;枉:彎曲。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 矯枉過直: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 矯枉過中: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 矯尾厲角:形容逞強好勝、趾高氣揚的模樣。矯尾,翹尾巴。厲角,磨頭角。
- 矯邪歸正: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于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 矯言偽行:指言論、行為虛偽不實。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