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命門 Mìngmén,出《針灸甲乙經(jīng)》。別名累屬、精官。命即生命,門即門戶,腎為生命之源,穴在兩腎之間,相當于腎氣出入之門戶,故名命門。
經(jīng)屬
屬督脈
定位與取法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取法:肚臍水平線與后正中線交點,按壓有凹陷處即是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弓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經(jīng)后支的內(nèi)側(cè)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間的椎外(后)靜脈叢,第一腰神經(jīng)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動、靜脈背側(cè)支的分支或?qū)僦А?
作用與主治
作用:補腎壯陽、強健腰嵴
主治:腰嵴、肝腎疾患等:如腰嵴神經(jīng)痛,嵴柱炎,急性腰扭傷,小兒麻痹后遺癥,前列腺炎,遺精,陽痿,早泄,盆腔炎,子宮內(nèi)膜炎,赤白帶下,腎炎,腎盂腎炎,小便不利,遺尿,白濁及貧血,神經(jīng)衰弱,頭暈耳鳴,小兒驚癇,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胎屢墮,尿頻,泄瀉,便血,痔瘡,脫肛,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癲癇,瘛疭,腰痛,嵴強反折,下肢痿痹,小兒驚厥,惡寒,汗不出,瘧疾,水腫,疝氣,腰嵴強痛,手足逆冷,久瀉,痔血,小兒發(fā)癇,下肢萎痹,虛損腰痛,寒熱瘧,胃下垂,腎功能低下等。
刺灸法
刺法:刺或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脹感,深刺時可有麻電感向臀及下肢放散。注意:刺椎間腧穴有麻電感時應(yīng)立即拔針或停止深刺。
灸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作為強壯保健穴,常用溫灸法或瘢痕灸法。
按摩:每天按摩命門穴3分鐘,可治療陽痿、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四肢冷等疾病。
配伍
配腎俞穴治小便頻數(shù),老年腰痛。
配灸百會穴、關(guān)元穴、三陰交穴、中髎穴治遺尿。
配膀胱俞穴、腎俞穴、水道穴治腎炎。
配大椎穴、膈俞穴、曲池穴、足三里穴治缺鐵性貧血。
配天樞穴、氣海穴、關(guān)元穴治腎泄、五更泄。
配百會穴、關(guān)元穴治遺尿、尿頻。
配腎俞穴 、氣海穴、然谷穴治陽痿,早泄,滑精。
配灸腎俞穴、氣海穴、然谷穴、關(guān)元穴、上髎穴、次髎穴治陽痿、遺精。
配腎俞穴、環(huán)跳穴、委中穴治腰背痛。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jīng)》: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疭(《備急千金要方》作頭痛),寒熱,汗不出,惡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門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頭痛不可忍,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疚,里急,腰腹相引痛。
《針灸大成》: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寒熱痃瘧,腰嵴相引,骨蒸,五臟熱,小兒發(fā)癇,張口搖頭,身反折角弓。
《類經(jīng)圖翼》:一云平臍、用線牽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