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熱映的主旋律電影《戰(zhàn)狼》中有一幕上面寫著七個大字: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小編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熱血澎湃,久久不能平靜胸腔中那顆急速跳動的心臟。
吳京說那句話的時候,簡直帥呆了,酷斃了,簡直沒法形容了。他的形象立馬在我心中高大起來,真的是太爺們了。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源于何處呢?
查了一波資料后發(fā)現(xiàn)這句話出自于西漢抗擊匈奴的大將陳湯,陳湯對待匈奴的態(tài)度,就如他所說的,雖遠必誅。
陳湯年輕時喜歡讀書,學識深厚,寫得一手好文章,一個武將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因為受到富平侯張勃的舉薦被列入了朝廷的人才庫中等待分配工作,這時候傳來陳湯父親去世的消息。那時候父母親去世,有官職在身的人都要上書請辭,在家丁憂三年,可見人們對孝道的重視。
但是陳湯沒有,他甚至都沒有回家奔喪,這事情被人捅出來之后,陳湯被關(guān)進了大牢,連舉薦他的張勃都被牽連削減了他的食邑二百戶。
陳湯確實有才能在身,后來受到大力推薦被任命為郎官。陳湯請求出使外國,幾年后被派去出使西域,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同行的還有正校尉甘延壽。
當時西域之中郅支單于一家獨大,先是借用了康居王來保全自己,等恢復過來之后就把康居王給殺了。在郅支單于的壓迫下,西域小國如烏孫、闔蘇、大宛等都瑟瑟發(fā)抖,不敢反抗,每年還要按時向郅支單于進貢。
后來郅支單于甚至驕縱肆意到殺了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者,漢朝幾度討要使者的尸體,郅支單于也不歸還,還多加羞辱后派的使者。
陳湯、甘延壽兩人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出使西域。陳湯是個時而沉著冷靜、時而大膽行事的人。
陳湯接到這樣的差事,就找來甘延壽一同商量,他說:郅支單于現(xiàn)在聲勢浩大,周邊的諸侯小國都不敢反抗,他們天生對強者就有一種崇拜。若是讓郅支單于把烏孫、大宛這兩個小國成為盤中餐,郅支單于必定會成為西域一大難以解決的禍患。
如今,我們要在他還沒有壯大起來的時候把他們徹底摧毀才行。戰(zhàn)事雖然路途遙遠,但若是能爭取的烏孫的支持,我們一定可以成功。況且,游牧民族沒有堅固的城墻來抵御我們的進攻。把他們打到無處可逃,大業(yè)即成。
甘延壽甚覺有理,準備上奏請示這件事情,陳湯卻攔住了他說:這事情到了朝堂之上,肯定會討論個沒休沒止,戰(zhàn)機稍縱即逝,等不了那么久的,我們自己先干吧!
甘延壽有點猶豫,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這樣自作主張,勝了免不了一頓責罵。敗了就是人頭落地的結(jié)果,他有點害怕,所以他就裝病遲遲不給陳湯答復。
別看陳湯分析起來這么冷靜,但他骨子里是個熱血的人,甘延壽這樣吊著他的結(jié)局就是他假傳朝廷命令開始調(diào)動軍隊。
甘延壽聽到這樣的消息,一骨碌就從床上爬了起來去找陳湯,打算阻止他。陳湯說:反正都已經(jīng)這樣了,結(jié)果還是要受罰,這樣你還想停下來嗎?
甘延壽被逼上梁山,不得不為之。陳湯和甘延壽領(lǐng)兵深入西域,幫助烏孫打跑了康居的軍隊,得到了烏孫的支持。后來又策反了康居的顯貴們,讓他們放棄為郅支單于賣命。
一路打到了郅支城的都賴水上游,離城有三里,停下安營布陣。郅支單于見到漢朝軍隊陳兵城下,生出逃跑之意。但是聽到烏孫出兵相助的消息之后,郅支單于放棄了逃跑的念頭,打算趁著漢軍還未從疲累中恢復過來,與其拼死一戰(zhàn)。
郅支單于畢竟不善于守城,在漢軍強烈的攻勢下,沒支撐幾日就城破了,郅支單于受傷而死,陳湯、甘延壽此戰(zhàn)大勝。
之后陳湯在寫給漢元帝的奏折中就寫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