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置若罔聞
zhì ruò wǎng wén
turn a deaf ear to
“置若罔聞”的成語拼音為:zhì ruò wǎng wén,注音:ㄓˋ ㄖㄨㄛˋ ㄨㄤˇ ㄨㄣˊ,詞性: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寧榮兩府上下內(nèi)外人等,莫不置若罔聞,獨有寶玉~?!保窘忉專褐茫悍?,擺;若:好象。放在一邊,好象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例句:唐朝·杜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置若罔聞聲聲樂,近鄉(xiāng)情更切?!?
拼音 | zhì ruò wǎng wén |
注音 | ㄓˋ ㄖㄨㄛˋ ㄨㄤˇ ㄨㄣˊ |
詞性 |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英文 | turn a deaf ear to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置:放,擺;若:好象。放在一邊,好象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
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寧榮兩府上下內(nèi)外人等,莫不置若罔聞,獨有寶玉~。” |
例句 | 唐朝·杜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置若罔聞聲聲樂,近鄉(xiāng)情更切。” |
補充糾錯
以"聞"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聞寵若驚:猶言受寵若驚。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 聞風(fēng)而動:風(fēng):風(fēng)聲,消息。一聽到風(fēng)聲,就立刻起來響應(yīng)。
- 聞風(fēng)而起:聞:聽到;風(fēng):風(fēng)聲,消息。一聽到風(fēng)聲,就立刻起來響應(yīng)。
- 聞風(fēng)而逃:風(fēng):風(fēng)聲。聽到風(fēng)聲,立即逃跑。
- 聞風(fēng)而興:一聽到風(fēng)聲,就立刻起來響應(yīng)。同“聞風(fēng)而起”。
- 聞風(fēng)而至: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
- 聞風(fēng)破膽:聽到一點風(fēng)聲就嚇破了膽。形容對某種力量的極度惶恐。
-
聞風(fēng)喪膽: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fēng)聲,就嚇得喪失的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謶帧?/span>
- 聞風(fēng)響應(yīng):聽到風(fēng)聲就起而贊同支持。
- 聞風(fēng)遠遁:風(fēng):風(fēng)聲,消息;遠遁:遠逃。聽到一點風(fēng)聲就逃得遠遠的。
- 聞風(fēng)遠揚:風(fēng):風(fēng)聲,消息。指聽到一點風(fēng)聲就逃得遠遠的。
- 聞過則喜: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 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 聞雷失箸:比喻借別的事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況。
- 聞名不如見面:只聽名聲不如見面更能了解。
- 聞名喪膽:聽見名字就嚇破了膽。形容威名很大,使人聽到即甚為恐懼。
- 聞名遐邇: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 聞融敦厚:待人溫和寬厚。
- 聞聲相思:聲:名聲。指思慕、欽仰有聲望的人。
- 聞所不聞:聽到從未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聞所未聞:聞:聽到。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 聞噎廢食: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比喻因為怕出問題,索性不干。
- 聞一知二: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 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以"置"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置若罔聞:置:放,擺;若:好象。放在一邊,好象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 置身事外: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關(guān)心。
- 置水之情:表示人民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 置之不顧:置:放著;之:代詞;顧:照管。放在那兒不管。
- 置之不理: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 置之度外: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 置之高閣: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 置之腦后:放在一邊不再想起。
- 置之死地:有意使人處于無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 置之死地而后快:快:痛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腸狠毒。
- 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戰(zhàn)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zhàn)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 置諸高閣: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 置錐之地: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