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鳴鐘列鼎
míng zhōng liè dǐng
Ring the bell and set the tripod
“鳴鐘列鼎”的成語拼音為:míng zhōng liè dǐng,注音:ㄇㄧㄥˊ ㄓㄨㄥ ㄌㄧㄝ ˋ ㄉㄧㄥˇ,詞性:作賓語、定語;用于生活,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基本解釋:鐘,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后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例句:豐屋華榱,顧蓬蒿而徙眷;~,想藜藿而移交。★唐·王績《與陳叔達(dá)重借〈隋紀(jì)〉書》
拼音 | míng zhōng liè dǐng |
注音 | ㄇㄧㄥˊ ㄓㄨㄥ ㄌㄧㄝ ˋ ㄉㄧㄥˇ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生活 |
英文 | Ring the bell and set the tripod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鐘,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后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
出處 | 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 |
例句 | 豐屋華榱,顧蓬蒿而徙眷;~,想藜藿而移交。 ★唐·王績《與陳叔達(dá)重借〈隋紀(jì)〉書》 |
補(bǔ)充糾錯
以"鼎"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bǔ)充糾錯
- 鼎鐺有耳: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yīng)該聽說、知道。
- 鼎鐺玉石: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侈。
- 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 鼎成龍升: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 鼎鼎大名:形容名氣很大。
- 鼎鼎有名:鼎鼎:盛大的樣子。非常有名。
- 鼎分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 鼎湖龍去: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 鼎鑊刀鋸:鼎:古代烹用的青銅器物。鑊:大鍋。鼎鑊: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稱最殘酷的刑罰。
- 鼎鑊如飴:飴:麥芽糖,糖漿。受酷刑像吃糖一樣。形容無所畏懼,視死如歸。
- 鼎鼐調(diào)和:比喻處理國政。
- 鼎食鳴鐘:鼎:古代炊器;鐘:古代樂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 鼎食鳴鐘: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同“鼎食鳴鐘”。
- 鼎食鐘鳴: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 鼎新革故: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F(xiàn)泛指除掉舊的,建立拳的。
- 鼎魚幕燕: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處于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 鼎玉龜符:舊指傳國之寶及受命之符箓。
- 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zāi)禍。
- 鼎折餗覆: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zāi)禍。
- 鼎足而居: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 鼎足而立:象鼎的三只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 鼎足而三: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 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鼎足之勢: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以"鳴"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bǔ)充糾錯
- 鳴鳳朝陽:正直敢言的賢士。比喻賢臣遇明君。
- 鳴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狀,加以遣責(zé)或討伐。
- 鳴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zé)或聲討。
- 鳴鶴之應(yīng):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yīng)和。
- 鳴金收兵:用敲鑼等發(fā)出信號撤兵回營。比喻戰(zhàn)斗暫時結(jié)束。
- 鳴金收軍:古時作戰(zhàn)用敲鑼等方式發(fā)出信號撤軍回營。
- 鳴珂鏘玉:玉珂鳴響,佩玉鏗鏘。比喻顯貴。
- 鳴鑼喝道: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xiàn),制造聲勢,開辟道路。
- 鳴鑼開道: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xiàn),制造聲勢,開辟道路。
- 鳴琴而治: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dá)到“政簡刑清”的統(tǒng)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 鳴雁直木:古人認(rèn)為雁隨陽而處,木隨陽而直。比喻良才。
- 鳴野食蘋:比喻誠心待人,同甘共苦。
- 鳴于喬木:比喻仕進(jìn)達(dá)于高位。
- 鳴玉曳履:佩玉飾曳絲履。指獲高官厚祿。
- 鳴玉曳組:佩玉飾曳印組。指任高官。
- 鳴冤叫屈:指申訴冤屈。
- 鳴鐘列鼎:鐘,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后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 鳴鐘食鼎:鐘,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