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口中雌黃
kǒu zhōng cí huáng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口中雌黃”的成語拼音為:kǒu zhōng cí huáng,注音:ㄎㄡˇ ㄓㄨㄥ ㄘˊ ㄏㄨㄤˊ,詞性:偏正式;作賓語;比喻言論前后矛盾,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晉書·王衍傳》:“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基本解釋: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沫后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后矛盾,沒有一定見解。,例句:議論反復曰~?!锼巍ず^宗《書言故事·事物譬類》
拼音 |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注音 | ㄎㄡˇ ㄓㄨㄥ ㄘˊ ㄏㄨㄤˊ |
詞性 | 偏正式;作賓語;比喻言論前后矛盾 |
英文 |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沫后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后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
出處 | 《晉書·王衍傳》:“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td> |
例句 | 議論反復曰~。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事物譬類》 |
補充糾錯
以"黃"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黃塵清水:比喻變化迅速。
- 黃道吉日:迷信的人認為可以辦事的吉利日子。
- 黃耳傳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
- 黃發(fā)垂髫:黃發(fā):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fā)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 黃發(fā)兒齒:比喻人長壽。
- 黃發(fā)駘背:指長壽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黃發(fā)臺背”。
- 黃發(fā)臺背:指長壽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黃發(fā),指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黃。臺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臺,通“鮐”。
- 黃發(fā)鮐背:黃發(fā):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黃,后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發(fā)臺背”、“黃發(fā)駘背”。
- 黃風霧罩:猶言不守本分,胡亂行事。
- 黃干黑廋:面容憔悴的樣子。
- 黃公酒壚:壚:酒肆放置酒壇的土臺子,借指酒店,酒館。又見到了黃公開的那個酒館。比喻人見景物,而哀傷舊友,或作為傷逝憶舊之辭。
- 黃冠草服: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 黃冠草履: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 黃冠野服: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 黃河水清: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 黃花晚節(jié):黃花:菊花;晚節(jié):晚年的節(jié)操。比喻人晚節(jié)高尚。
- 黃齏白飯:指粗惡的飯食。
- 黃齏淡飯:指粗惡的飯食。同“黃齏白飯”。
- 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 黃金時間:指廣播電視在一天中收聽、收視人數最多的時間。
- 黃金世界: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 黃金鑄象:鑄:鑄造。用黃金鑄造人像。表示對某人的敬仰或紀念。
- 黃卷青燈:黃卷:古代書籍用黃低繕寫,因指書籍;青燈:油燈發(fā)青色的燈光,指油燈。燈光映照著書籍。形容深夜苦讀,或修行學佛的孤寂生活。
- 黃卷幼婦:“絕妙”二字的隱語。
- 黃絹幼婦:“絕妙”二字的隱語。
- 黃口孺子: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 黃口小兒:黃口:兒童;小兒: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 黃梁美夢: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
- 黃梁一夢: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
- 黃粱美夢: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
- 黃粱一夢: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
- 黃龍痛飲:指徹底擊敗敵人,歡慶勝利。
- 黃壚之痛:壚:放酒甕的土墩子;黃壚:黃公酒壚;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話。
- 黃麻紫泥:皇帝的文告,用黃麻紙書寫,用紫泥封緘,故稱。
- 黃鐘大呂: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 黃鐘毀棄:黃鐘:黃銅鑄的鐘,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鐘為陽六律的第一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 黃鐘瓦釜:瓦釜: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最為低。比喻高雅優(yōu)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賢才和庸才。
- 黃鍾毀棄:比喻賢才不用。
- 黃鍾瓦缶:比喻藝術性較高和較低的文藝作品。
- 黃麻紫書:皇帝的文告,用黃麻紙書寫,用紫泥封緘,故稱。同“黃麻紫泥”。
- 黃茅白葦:連片生長的黃色茅草或白色蘆葦。形容齊一而單調的情景。
- 黃綿襖子:比喻冬天的太陽。
- 黃袍加身:五代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后比喻發(fā)動政變獲得成功。
- 黃袍加體:比喻發(fā)動政變獲得成功。同“黃袍加身”。
- 黃皮刮廋:形容面黃肌瘦的樣子。
- 黃皮寡廋:形容面黃肌瘦的樣子。同“黃皮刮廋”。
- 黃旗紫蓋:天空中出現(xiàn)狀如黃旗紫蓋的云氣。舊為皇帝出世的征兆。
- 黃泉之下:黃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黃雀伺蟬: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禍事臨頭還不知道。
- 黃雀銜環(huán):黃雀銜著銀環(huán)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黃雀在后:比喻伺機從后面襲擊,也比喻有后顧之憂。
- 黃人捧日:比喻朝政清明,國力強盛。同“黃人守日”。
- 黃人守日:用以比喻朝政清明,國力強盛。
- 黃臺之瓜: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黃湯淡水:泛指飲食。同“黃湯辣水”。
- 黃湯辣水:泛指飲食。
- 黃天焦日:猶大天白日。指白天。
- 黃童白顛:泛指老人與孩子。同“黃童白叟”。
- 黃童白叟:黃發(fā)兒童,白發(fā)老人。泛指老人與孩子。
- 黃童皓首:泛指老人與孩子。見“黃童白叟”。
- 黃楊厄閏:黃楊:樹木名;厄:困苦;閏:閏年。舊時傳說,黃楊木難長,遇到閏年,非但不長,反而會縮短。比喻境遇困難。
- 黃鐘長棄:比喻賢才不用。同“黃鍾毀棄”。
以"口"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口碑載道:口碑:比喻群眾口頭稱頌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樣;載:充滿;道:道路。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
- 口不二價:指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
- 口不應心:應:符合。心口不一致。
- 口不擇言:指情急時說話不能正確用詞表達或指說話隨便。
- 口齒伶俐: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口齒生香: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 口出不遜:遜:謙遜、恭順。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
- 口出大言: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 口出狂言:嘴里說出狂妄自大的話。指說話狂妄、放肆。也指胡說八道。
- 口傳心授: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
- 口呆目瞪:嘴說不出話,眼發(fā)直。形容很吃驚的樣子。
- 口呆目鈍:形容很吃驚的樣子。同“口呆目瞪”。
- 口多食寡:吃飯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 口耳并重: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 口耳相承:指接受傳聞。
- 口耳相傳: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 口耳之學:指只知道耳朵進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 口服心服: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 口腹之累:口腹:指飲食;累:連累。指因為飲食而受到牽累。
- 口干舌焦: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同“口燥唇干”。
- 口干舌燥:燥:干??谏喽几闪?。形容說話太多。
- 口含天憲: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 口惠而實不至:惠:恩惠。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
- 口講指畫:一面講一面用手勢幫助表達意思。
- 口角春風:口角:嘴邊。原指言語評論如春風之能生長萬物。后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
- 口角風情:口頭表示的情愛。
- 口角生風:比喻說話流利,能說會道。
- 口口聲聲:形容一次一次地說,或經常說。
- 口口相傳:不著文字,口頭相傳。
- 口快心直: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 口蜜腹劍:嘴上說的很甜美,凡里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 口輕舌薄:形容說話刻薄尖酸。
- 口如懸河: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同“口若懸河”。
- 口若懸河:若:好象;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 口尚乳臭:乳臭:奶腥氣。嘴里還有奶腥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
- 口是心非:嘴里說得很好,心里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 口是心苗:猶言為心聲。言語是思想的反映,從一個人的話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 口說無憑:單憑口說,不足為據。
- 口似懸河: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同“口若懸河”。
- 口誦心惟:誦:朗讀;惟:思考。口中朗誦,心里思考。
- 口誦心維:口里念誦,心里思考。
- 口頭禪:原指和尚常說的禪語或佛號?,F(xiàn)指經常掛在口頭上而無實際意義的詞句。
- 口吐珠璣:珠、璣:都是珠寶,圓的叫珠,不圓的叫璣。形容說話有文采。
- 口吻生花:比喻談吐文雅。
- 口無擇言:指出口皆合道理,無需選擇。
- 口銜天憲: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憲”。
- 口諧辭給:指言辭詼諧敏捷。
- 口血未干: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 口壅若川:比喻禁輿論之害。
- 口燥唇干:燥:干??谇缓妥齑蕉几闪恕P稳菰捳f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 口直心快:想什么說什么,為人直爽。
- 口中雌黃: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沫后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后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 口中蚤虱:比喻極易消滅的敵人,猶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 口誅筆伐: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 口墜天花:比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