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二漢高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
冬季,十月,韓信和張耳率領(lǐng)幾萬名士兵向東攻打趙。趙王趙歇和成安君陳馀聞訊,即在井陘口集結(jié)部隊,號稱二十萬大軍。
廣武君李左車勸說成安君道:“韓信、張耳乘勝勢離開本國遠征,鋒芒銳不可當。我聽說:‘從千里之外供給軍糧,士兵當會面有饑色;臨時拾柴割草來做飯,軍隊當會常常食不果腹?!窬€這條路,車輛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成列,行軍隊伍前后拉開幾百里,依此形勢,隨軍的糧草必定落在大部隊的后面。望您暫時撥給我三萬人作為突擊隊,抄小路去截斷對方的輜重糧草,而您則深挖壕溝、高筑營壘,堅守不出戰(zhàn)。這樣一來,他們向前無仗可打,退后無路可回,野外又無什么東西可搶,如此不到十天,韓信、張耳這兩個將領(lǐng)的頭顱就可以獻到您的帳前了;否則便肯定要被他們二人所俘獲?!钡愨旁?jīng)自稱是義兵,不屑于使用詐謀奇計,故說:“韓信兵力單薄且又疲憊不堪,對這樣的軍隊還避而不擊,各諸侯便會認為我膽怯而隨便來攻打我了?!?/p>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陳馀不采納廣武君的計策,高興異常,因此便敢率軍徑直前進,在距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來宿營。到半夜時分,韓信傳令部隊出發(fā),挑選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手拿一面紅旗,從小道上山隱蔽起來,觀察趙軍的動向;并告誡他們說:“交戰(zhàn)時趙軍看到我軍退逃,必會傾巢出動來追趕我們,你們即趁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遍插漢軍的紅旗。”又命他的副將傳送一些食品給將士,說道:“待今天打敗趙軍后再會餐!”眾將領(lǐng)們都不相信,只是假意應承道:“好吧?!表n信說:“趙軍已經(jīng)搶先占據(jù)了有利地形安營扎寨,而且他們沒有看見我軍大將的旗鼓,是不肯出兵攻打我們的先頭部隊的,這是因為他們怕我軍到了險要的地方,遇阻后就會撤回去?!表n信隨即派遣一萬人打先鋒,開出營寨,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望見后都嘩然大笑。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韓信打出了大將的旗鼓,鼓樂喧天地開出了井陘口。趙軍洞開營門迎擊,雙方激戰(zhàn)了很久。這時,韓信和張耳便假裝丟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營。河邊部隊大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后又和趙軍鏖戰(zhàn)。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搶漢軍拋下的旗鼓,追逐韓信和張耳。韓信、張耳進入河邊的陣地后,全軍即都拼死奮戰(zhàn),趙軍無法打敗他們。韓信派出的二千名騎兵突擊隊一起等到趙軍將士全體出動去追逐爭奪戰(zhàn)利品時,立刻奔馳進入趙軍營地,拔掉所有趙軍旗幟,插上兩千面漢軍紅旗。趙軍已經(jīng)無法抓獲韓信等人,便想退崐回營地,但卻見自己的營壘中遍是漢軍的紅旗,都驚慌失措,以為漢軍已將趙王的將領(lǐng)全部擒獲了,于是士兵們大亂,紛紛逃跑,趙將盡管不停地斬殺逃兵,也無法禁止?jié)≈畡荨h軍隨即又前后夾擊,大敗趙軍,在水邊殺了陳馀,活捉了趙王趙歇。
將領(lǐng)們獻上敵人的首級和俘虜,都向韓信祝賀,并趁勢問韓信說:“兵法上提出:‘布軍列陣要右邊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次您卻反而讓我們背水布陣,還說什么‘待打敗趙軍后再會餐’,我們當時都頗不信服,但是竟然取勝了,這是什么戰(zhàn)術(shù)呀?”韓信說:“這戰(zhàn)術(shù)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過你們沒有留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況且我所率領(lǐng)的并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將士,這即是所謂的‘驅(qū)趕著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戰(zhàn)’,勢必非把他們置于死地,使他們?nèi)巳藶楦髯缘纳娑鴳?zhàn)不可;倘若給他們留下活路,他們就會逃走了,那樣一來,難道還能夠用他們?nèi)_鋒陷陣嗎!”將領(lǐng)們于是都心悅誠服地說:“對?。∧闹\略的確非我們所能比呀!”
韓信懸賞千金征求能活捉廣武君李左車的人。不久即有人將李左車綁送到韓信帳前。韓信立刻為他松綁,讓他面朝東而坐,把他當作老師來對待,并問李左車道:“我想要北進攻打燕國,向東征伐齊國,該如何做才能建立功績呢?”李左車推辭說:“我不過是一個兵敗國亡的階下囚罷了,哪里有資格來謀劃大事??!”韓信道:“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并不是由于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卻聰明,而是在于國君用不用他,接不接受他的建議。倘若果真讓成安君陳馀采納了您的計策,像我韓信這樣的人也早就被俘虜啦;只是因為他不接受您的意見,所以我才能夠侍奉在您身邊向您請教啊?,F(xiàn)在我全心全意地聽從您的計策,還望您不要推辭。”李左車于是說:“如今您渡過西河,俘獲魏王,生擒夏說;東下井陘口,用不到一個早上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二十萬人馬,殺了成安君,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使農(nóng)民們懾于您的聲勢,無不放下農(nóng)具停止耕作,只圖穿好的吃好的,側(cè)耳傾聽,等候您進軍的號令,這是您用兵的長處所在。但是百姓實已勞苦不堪,士兵確已疲憊之極,實際狀況是很難再用他們?nèi)ダ^續(xù)攻伐了?,F(xiàn)在您想要調(diào)動疲憊困乏的全部軍隊去停扎在燕國防守堅固的城池下面,結(jié)果是想打打不了,要攻又攻不下,軍隊內(nèi)情暴露在敵前,威勢也就隨之減弱,如此曠日持久,糧食必將耗盡。且燕國這樣弱小的國家都不肯屈服,齊國當然也必定要據(jù)守邊境逞一時之強。這么一來,燕、齊兩國都與漢軍對峙,相持不下,劉邦和項羽雙方勝崐負的趨勢便也難見分曉,這即是您用兵的短處所在了。善于用兵的人,從不以自己的短處去攻擊他人的長處,而是要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他人的短處?!表n信說:“既然如此,那么該怎么辦呢?”李左車答道:“現(xiàn)在為您謀算,不如按兵不動,暫作休整,鎮(zhèn)守并安撫趙國的百姓,使方圓百里之內(nèi),天天都有人送來牛肉美酒,宴請犒勞眾將士。將部隊向北移動,指向通往燕的道路,然后派遣能言善辯的說客拿著一封書信去向燕國炫耀自己的長處,燕國肯定不敢不聽從。燕國已經(jīng)順服了,即可向東威臨齊國,如此,縱使有聰明人,也不知道該怎樣為齊國出謀劃策了。這樣,天下大事就都可圖謀成功了。用兵之道原本便有先造聲勢而后才實際行動的,我這里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表n信說:“不錯?!彪S即采用李左車的計策,派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就立即歸降了。韓信于是派人回報漢王劉邦,并請求封張耳為趙王,劉邦應允了。這時楚國屢次派遣突擊隊渡過黃河襲擊趙國,張耳、韓信往來奔波,救援趙國,乘勢奪取所經(jīng)過的趙國的城邑,隨即又調(diào)兵遣將赴漢王處增援。
甲戌晦(疑誤),發(fā)生日食。
十一月,癸卯晦(疑誤),發(fā)生日食。
漢軍謁者隨何來到九江王黥布處,九江太宰出面接待他,連過三天仍未能見到黥布。于是隨何便勸太宰說:“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見我,必定是由于他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而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讓我見到九江王,若說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聽到的;倘若說得不對,就把我們二十人斬首在九江國的街市上,這將足夠表明九江王背叛漢王而與楚王相交好了?!碧妆惆堰@些話報告給了黥布。
黥布于是召見隨何。隨何說:“漢王派我敬呈書信給大王您,是因為我們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個什么關(guān)系?!摈舨嫉溃骸拔沂敲娉币猿甲拥纳矸质路钏?。”隨何說:“大王您與楚王項羽同列諸侯,地位相等,而您卻面北向他稱臣,肯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作為九江國的靠山了。但當項王攻打齊國,背負修筑營墻的墻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沖殺時,您本應出動九江國的全部兵力,親自率領(lǐng)他們?nèi)槌姶蛳蠕h,可如今卻只調(diào)撥四千人去支援楚軍。面向北事奉他人的臣子,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嗎?漢王攻入彭城時,項王還沒離開齊地回師,您理應率領(lǐng)九江國的全部兵力搶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與漢軍的日夜會戰(zhàn),可您卻擁兵萬人,而無一人渡過淮河,只是袖手旁觀人家的勝負。把江山社稷托付給別人的人,原本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嗎?您這是借依附楚國之名而想要行獨立自主之實,我私下里認為您的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還不背棄楚國,不過是因為您以為漢國弱小罷了。但是,楚國的崐軍隊雖然強大,天下的人卻給它背上了不義的惡名,這是由于它既違背盟約又殺害義帝的緣故。而漢王聯(lián)合諸侯,率軍回守成皋、滎陽,運來蜀和漢中的糧食,深挖壕溝,加固營壘,分兵把守邊防要塞。楚軍則因反攻滎陽、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殘兵從千里之外轉(zhuǎn)運糧食,漢軍卻只堅守不出戰(zhàn)。這么一來,楚軍進不能攻取,退又無法脫身,所以說楚軍是不足以依賴的。如果楚軍戰(zhàn)勝了漢軍,各諸侯便會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這么一來,楚軍的強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軍隊都來與它抗衡了。所以楚國不如漢國的形勢,是顯而易見的?,F(xiàn)在您不與萬無一失的漢國結(jié)好,卻要把自身托付給行將滅亡的楚國,我暗中對您的這種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認為九江國的兵力足夠用來消滅楚軍了,而是覺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國,項王就必定得留下來,只要拖住項王幾個月,漢王奪取天下就會萬無一失了。我請求隨您一起提劍歸漢,漢王保證會劃分一塊土地封給您,又何況九江國必定也仍舊歸您所有啊?!摈舨加谑钦f:“那就遵命了?!奔窗抵性S諾隨何叛楚歸漢,只是一時還不敢走露風聲。
楚國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緊督促黥布發(fā)兵援楚。隨何徑直闖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說:“九江王已經(jīng)歸漢,楚國憑什么能來征調(diào)他的軍隊?”黥布聽了大吃一驚。這時楚國使者便起身要走。隨何乘勢勸黥布說:“事已至此,可以就殺掉楚使者,不要讓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漢王,與漢軍協(xié)力作戰(zhàn)。”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辦。”于是殺掉了楚國使者,趁機起兵攻打楚國。
楚國派項聲、龍且進攻九江國,歷時幾個月,龍且打敗了九江國的軍隊。黥布便想領(lǐng)兵逃奔漢國,因害怕楚軍會截殺他,就與隨何撿小路行走,一起逃歸了漢國。十二月,九江王黥布抵達漢軍駐地。漢王劉邦當時正坐在床邊洗腳,即召黥布進見。黥布為此怒火中燒,后悔來到這里,想要自殺。待出來后進入為自己安排的客舍,發(fā)現(xiàn)那里的陳設(shè)、飲食、侍從官員都與漢王的住所相同,便又喜出望外;于是即派人到九江國去聯(lián)絡(luò)。這時楚王已派項伯收編了九江軍,并把黥布的妻子兒女都殺了。黥布的使者找到不少黥布的舊友和寵愛的臣僚,帶領(lǐng)著幾千人回到漢王處。漢王隨即增撥兵力給黥布,與黥布的軍隊一起駐扎在成皋。
楚軍屢次襲擊截奪漢軍運糧的通道,使?jié)h軍中糧食短缺。漢王因此與酈食其謀劃如何削弱楚國的實力。酈食其說:“從前商湯討伐夏桀,將夏桀王的后裔封在杞國;周武王討伐商紂,將商紂王的子孫封在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行、背棄道義,侵伐各諸侯國,滅掉各國后,使諸侯的后代生無立錐之地。陛下若真能重新扶立六國的后裔,當今六國的君臣、百姓都對陛下感恩戴德,無一不向往陛下的風范,仰慕陛下的仁義,都甘愿做陛下的臣民。如此德義已經(jīng)施行,陛下即可面向南居帝位稱霸天下,楚王也必定會整理衣冠,肅然起敬地前來朝拜了?!睗h王說:“好!趕快去刻制印璽,您就可帶上它們出使各國了?!?/p>
酈食其尚未起程,張良從外面回來謁見漢王。漢王當時正在吃飯,說道:“子房,你過來!賓客中有人為我策劃了削弱楚國實力的辦法。”隨即把酈食其的話都告訴了張良,說:“你看怎么樣呀?”張良道:“什么人為陛下謀劃了這個計策?陛下統(tǒng)一天下的大事要完了!”漢王說:“為什么呢?”張良答道:“我請求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來為您指劃一下目前的形勢:從前商湯、周武王之所以封立夏桀、商紂王的后裔,是因為估量到自己可以掌握住對他們的生死大權(quán)。而如今陛下能夠決定項羽滅亡的命運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國君后代的第一個理由。周武王進入殷商的都城,在里門表彰商紂王時的賢人商容的德行,釋放了被囚禁的箕子,翻修比干的墳墓。而如今陛下能夠這樣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后的第二個理由。周武王曾經(jīng)發(fā)放商紂王巨橋糧倉的糧食,散撥鹿臺府庫的金錢,以賑濟貧苦百姓。如今陛下可以這么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后的第三個理由。殷商滅亡后,周武王廢棄戰(zhàn)車,改作乘車,倒置兵器,以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如今陛下能這樣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后代的第四個理由。把戰(zhàn)馬放養(yǎng)在華山的南面,以顯示讓它們休息不再驅(qū)用。如今陛下可以這么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后代的第五個理由。將牛放牧到桃林的北面,以表示不再用它們運輸糧草輜重。如今陛下能夠這樣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后代的第六個理由。天下遠游的士子,所以要遠離自己的父母兄弟,拋棄自己祖先的墳墓,離開自己的老友,跟隨陛下輾轉(zhuǎn)奔波,為的就是得到那日思夜想的一點點封地。倘若今天重新封立六國國君的后裔,使天下遠游之士各自回去事奉他們的君主,伴隨他們的父母妻兒,返歸他們舊友、祖墳所在的故土,那么陛下還依靠誰去奪取天下呢?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后的第七個理由。況且當今只有楚國強大,尚無超過它的,假如復立的六國后代重又屈從楚國,那么陛下還怎么使他們臣服于漢呢?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后的第八個理由。如若真的采用了那位賓客的計策,陛下統(tǒng)一天下的大事可不就完了嗎!”漢王聽了這番話后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書呆子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立即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璽。
荀悅論曰:確立決定勝負策略的方法,要點有三:一是形,二是勢,三是情。所謂形,說的是得與失大體上的趨向;所謂勢,說的是對臨時情況靈活應付和對進與退隨機應變的形勢;所謂情,則指的是心意志向上堅定還是懈怠的實際心理。所以采用的策略相同,所干的事情相等,而取得的功效卻各異,即是由于這三個方法運用得不同的緣故。
當初,張耳、陳馀勸說陳勝借恢復六國,來為自己培植黨羽;酈食其也是這樣勸說漢王劉邦的。之所以勸說的內(nèi)容相同,得與失卻各異,是因為陳勝起事時,天下的人都想要滅亡秦朝;而如今楚、漢的勝、負之分還無定勢,天下的人未必都想要項羽覆滅。所以重立六國的后裔,對陳勝來說,是為自己廣植黨羽而給秦朝增樹強敵。況且陳勝那時并沒能獨占天下之地,即所謂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取來送給別人,行施恩惠之虛名,獲得福益之實惠。但重立六國之后,對漢王來說,卻是所謂的分割自己擁有的東西去資助敵人,空設(shè)虛名而實受崐禍害。這便是所做的事情相同,可得與失的趨向已各異的例子。
談到宋義勸說項羽,先讓秦、趙兩國相斗,待秦軍疲憊后再乘機攻秦,自己卻終被項羽殺了,與卞莊子刺殺老虎時,管豎子勸他等待兩虎與牛相搏,雙方有傷亡時再乘機刺虎,卞莊子最后果然獲得二虎,兩次的游說之辭也都相同。但這套說辭,施用在戰(zhàn)國時,鄰國相互攻伐,沒有臨時情勢變化的危急發(fā)生,還是可以的。因為戰(zhàn)國局面的確立,日子已經(jīng)很久了,一次戰(zhàn)役的勝與敗,未必就會決定一個國家的生存和滅亡。那時的進退變化形勢決定了一個國家不能夠急于使敵國滅亡,而是進可以憑借有利條件,退也能夠自保安全,故可以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乘敵方精疲力盡,再去進攻。這是可以靈活行事、隨機應變的形勢所造成的。但今日楚、趙兩國起兵抗秦,與秦的地位互不相同,安全與危亡的機會,在呼吸的一瞬間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進即能建立功績,退就將遭受禍殃。這便是事情相同,而靈活應付和隨機應變的形勢、時機已各異的例子。
漢軍攻打趙國的戰(zhàn)役,韓信率軍駐扎在地形不利的水邊上,但趙軍卻無法打敗他;彭城遭陷落一仗,漢王也在睢水岸邊作戰(zhàn),但士兵卻被趕入睢水,楚軍大獲全勝。這是為什么呢?趙軍出國迎戰(zhàn)漢軍,見到可以打嬴就前進,知道難于取勝就后退,懷著關(guān)顧自身存亡的心理,毫無出陣拼死一搏的打算;而韓信的軍隊孤立無援地列陣在水邊,士兵背水作戰(zhàn),不進就必死無疑,故將士們都不懷二心,抱定決一勝負的信念。這即是韓信所以能獲勝的原因。漢王深入敵國,擺設(shè)酒宴盛會賓朋,士兵們享受安逸歡樂,求戰(zhàn)心理不穩(wěn)固;而楚軍憑著它的威勢卻喪失了自己的國都,將士們都義憤填膺,急于挽救敗局,無畏懼地奔向死亡,以決出一時的勝敗命運。這便是漢軍所以又失敗的原因。況且韓信挑選精兵堅守陣地,趙軍卻用瞻前顧后的士兵去攻打他;項羽選擇精兵發(fā)動進攻,漢軍卻用怠惰散漫的將士去對付他。這就是所做的事情相同,而堅定與懈怠的心理已各異的例子。
所以說,應事的權(quán)宜機變是不能夠預先設(shè)計的,事態(tài)的變化是不能夠事先謀劃;隨時機的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應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是制訂策略的關(guān)鍵。
漢王劉邦對陳平說:“天下紛擾混亂,到什么時候才能安定呀?”陳平說:“項王身邊剛直不阿的臣子,如亞父范增、鐘離昧、龍且、周殷之輩,也不過幾個人罷了。大王您如果確能拿出幾萬斤黃金,施用反間計,離間楚國的君臣關(guān)系,使他們內(nèi)心互相猜疑,而項羽的為人原就猜忌多疑,易聽信讒言,這樣一來,他們內(nèi)部必然會自相殘殺,我們即可乘機發(fā)兵去攻打他們,如此擊敗楚軍是一定的啦?!睗h王說:“對啊!”便取出黃金四萬斤交給陳平,任憑他自行活動,不過問他使用的情況。陳平于是用許多黃金雇請間諜到楚軍中去進行離間活動,揚言說:“各位將領(lǐng)如鐘離昧等人為項王領(lǐng)兵打仗,功勞卓著,但是卻終究不能分得一塊土地而稱王,因此他們便想與漢軍聯(lián)合起來,借崐此滅掉項氏,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稱王。”項羽果然有所猜忌,不再信任鐘離昧等人。
夏季,四月,楚軍在滎陽圍攻漢王,形勢緊急。漢王向項羽請求議和,將滎陽西面的地區(qū)劃歸漢國。但范增卻勸項羽火速攻打滎陽,漢王為此憂心忡忡。這時項羽派使者前往漢王處,陳平置備了豐富盛大的宴席,命人端去款待楚國的使者,一見到楚使,就假裝驚詫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呢,原來竟是項王的使者??!”隨即將酒菜又端了出去,改換粗劣的飯菜送給楚使食用。楚使回國后,即把這些情況匯報給了項羽,項羽果然又對范增大加猜疑。范增想要加緊攻下滎陽城,項羽不信任他,不肯聽從他的意見。范增聞聽項羽對他有懷疑,便怒氣沖沖地說:“天下事大體上已有定局了,您自己干吧,望能準許我辭職回家!”于是范增踏上了歸途,還沒有到達彭城時,就背上毒瘡發(fā)作死去了。
五月,將軍紀信告訴漢王說:“勢態(tài)緊急!我請求去迷惑一下楚軍,您即可以悄悄地溜出滎陽城了。”隨即由陳平趁著黑夜把二千多名婦女放出城東門,楚軍即刻便從四面圍攻這群婦女;紀信于是乘坐漢王的車駕,黃綢車蓋、車衡左邊的裝飾物等一應俱全,駛到楚軍前,說:“我軍糧食已經(jīng)吃光了,漢王前來乞降。”楚軍都山呼萬歲,涌到城東觀望。漢王因此得以帶領(lǐng)幾十騎人馬從西門出城逃走,命韓王信與周苛、魏豹、樅公繼續(xù)把守滎陽。項羽見到紀信后問道:“漢王在哪里呀?”紀信說:“已經(jīng)出城了?!表椨鹩谑菬懒思o信。周苛、樅公這時相互商議說:“背叛漢國、反復無常的君王魏豹,很難讓人和他一道守城!”隨即就殺了魏豹。
漢王出了滎陽,到達成皋,進入函谷關(guān),收集兵馬,準備再次東進。轅生勸漢王說:“漢軍與楚軍已在滎陽相持好幾年了,漢軍常常陷入困境?,F(xiàn)在希望您能從武關(guān)出兵,項羽見狀必定會領(lǐng)兵南下。而您則修筑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戰(zhàn),使滎陽、成皋一線的漢軍得到休整;同時派韓信等人去安撫黃河以北趙地的軍民,聯(lián)合燕、齊兩國,然后您再奔赴滎陽。如此一來,楚軍需要多處設(shè)防,兵力即會分散,漢軍卻得到了休整,這樣重與楚軍交鋒,打垮他便是必定無疑的了!”漢王采納了轅生的計策,出兵到宛、葉一帶,并與黥布一路上收集兵馬。項羽聽說漢王在宛,果然領(lǐng)兵南下,漢王卻只是堅守營壘,不與楚軍接戰(zhàn)。
漢王在彭城吃了敗仗,軍隊向西潰退,彭越這時又失去了他原來攻下的所有城鎮(zhèn),便獨自率領(lǐng)他的部隊向北留住在黃河沿岸,經(jīng)常作為漢軍的游擊部隊往來襲擊楚軍,斷絕楚軍后方的糧草供給。這個月,彭越渡過睢水,與項聲、薛公在下邳交戰(zhàn),打敗了楚軍,殺掉了薛公。項羽于是派終公守衛(wèi)成皋,而自己率軍向東去攻打彭越。漢王乘機領(lǐng)兵北進,擊垮了終公的防軍,重又在成皋崐駐扎下來。
六月,項羽已打跑了彭越。獲悉漢軍重又駐軍成皋后,項羽就領(lǐng)兵西進,攻下滎陽,生擒了周苛。項羽對周苛說:“你若歸降我,我將任命你為上將軍,并分給你三萬戶的封地?!敝芸脸饬R道:“你不趕快投降漢王,眼看著就要被俘虜了。你絕不是漢王的對手!”項羽便煮殺了周苛,并殺了樅公,俘獲了韓王信,隨即包圍了成皋。漢王逃跑,只身與滕公夏侯嬰共乘一輛車子出成皋城的玉門,往北渡過黃河,投宿在小修武驛站的客舍中。次日清晨,漢王自稱是漢國的使者,奔馳進入趙軍營地。這時張耳、韓信還沒起床。漢王即闖入他們的臥室,奪走他們的印信兵符,用指揮旗召集眾將領(lǐng)們,調(diào)換了眾將的職位。韓信、張耳起床后才知道漢王來了,大吃一驚。漢王就奪了兩人手下的軍隊,即命張耳去巡行收集兵員,守備趙地。授韓信相國的職位,讓他集結(jié)趙國尚未征發(fā)的部隊去攻打齊國。漢軍將領(lǐng)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從成皋逃出,繼續(xù)追隨漢王。楚軍于是便攻下了成皋,接著又打算西進。漢王即派兵在鞏縣抵御楚軍,使他無法西進。
秋季,七月,有異星出現(xiàn)于大角星旁。
臨江王共敖去世,他的兒子尉繼位。
漢王得到韓信的軍隊后,重又士氣大振。八月,領(lǐng)兵來到黃河岸邊,向南駐扎在小修武,想要與楚軍再戰(zhàn)。郎中鄭忠勸阻漢王,讓他高筑營壘、深挖壕溝,不要與楚軍交鋒。漢王聽從了他的計策,派將軍劉賈、盧綰率步兵兩萬人、騎兵幾百人,渡過白馬津,進入楚地,協(xié)助彭越,燒毀楚國積聚的糧草輜重,以破壞楚國的后備基礎(chǔ),使它無法再給前方項羽的軍隊供給糧草。楚軍進攻劉賈,劉賈總是堅守營壘不肯與楚軍接戰(zhàn),而與彭越相互呼應救援。
彭越攻奪故梁國的土地,攻下了睢陽、外黃等十七個城邑。九月,項羽對大司馬曹咎說:“謹慎地把守成皋!即使?jié)h軍要來挑戰(zhàn),你也千萬不可應戰(zhàn),只須不讓他能夠東進就行了。我十五天之內(nèi)必能平定梁地,重與你匯合到一起?!表椨痣S即領(lǐng)兵向東進發(fā),攻打陳留、外黃、睢陽等城,都攻克了。
漢王想放棄成皋以東地區(qū),駐扎到鞏縣、洛陽,以抗拒楚軍的西進。酈食其說道:“我聽說‘懂得民以食為天這一道理的人,帝王的事業(yè)可以成功’。治理天下的國君把百姓當作天,而百姓則把糧食當作天。敖倉,作為天下轉(zhuǎn)運糧食的集散地已經(jīng)很久了,我獲悉那里貯藏的糧食非常之多?,F(xiàn)在楚軍攻下滎崐陽,竟然不堅守敖倉,而卻領(lǐng)兵東去,只派些因獲罪被罰充軍的士兵分守成皋,這真是上天對漢軍的幫助啊。目前楚軍容易攻取,漢軍反倒退卻,自己貽誤有利戰(zhàn)機,我私下里認為這是個過錯!而且兩雄不可并立,楚、漢長久地相持不下,使得海內(nèi)動蕩不定,農(nóng)夫放下農(nóng)具停止耕作,織女離開織機不再紡紗織布,普天之下民心惶惶沒有歸屬。因此希望您趕快再度進兵,收復滎陽,占有敖倉的糧食,扼守住成皋的險要,斷絕太行的通道,在蜚狐隘口設(shè)防抵抗,把守白馬津,向諸侯顯示漢軍已占據(jù)有利地形能夠克敵制勝的態(tài)勢,這么一來,天下人便都知道自己的歸向了?!睗h王接受了酈食其的建議,隨即重又去謀取敖倉。
酈食其于是又勸說漢王道:“目前燕和趙都已平定,只有齊尚未攻克。而今齊的田氏宗族勢力強大,以東海、泰山為依靠,黃河、濟水為屏障,南面臨近楚,百姓多狡詐善變,您即使派遣幾萬人的軍隊去征伐,也無法在一年或數(shù)月的短時間內(nèi)攻下。為此我請求準許我奉您的詔令前去游說齊王田廣,使他歸順漢,自稱作漢東面的藩屬?!睗h王說:“好!”
漢王即派酈食其去勸說齊王道:“大王您可知道天下的人心所向嗎?”齊王說:“不知道啊。天下人都歸向哪里呀?”酈食其說:“歸向漢王!”齊王道:“您為什么這樣說呢?”酈食其說:“是漢王率先攻入咸陽的,但項羽卻背棄先前的盟約,讓漢王到漢中去作王。項羽隨后又遷徙并殺害了義帝。漢王聞訊,即調(diào)動蜀、漢的軍隊攻打三秦,出函谷關(guān),責問義帝的下落。同時收集天下的兵員,扶立諸侯的后裔,降服了城邑就把它們封給有功的將領(lǐng)作侯王,獲得了財物就把它們封賜給手下的士兵,與天下人同享利益,因此豪杰英雄和賢能才士都樂意為他驅(qū)使。而項羽有違約背信的惡名及殺害義帝忘恩負義的罪責;且對人家的功勞毫不記在心中,對人家的過失卻總是耿耿于懷;將士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陷了城鎮(zhèn)得不到賜封,不是項姓的人就沒有誰能夠當權(quán)主事;致使天下人都反叛他,賢能才士都怨恨他,無一人愿意為他效力。所以天下大業(yè)將歸屬漢王,是可以坐著就算定的啦!漢王從蜀、漢出兵,平定三秦,渡過西河,打垮北魏,出井陘,殺成安君陳馀,這些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仰賴上天降下的洪福??!現(xiàn)在漢軍已經(jīng)占有了敖倉的糧食,扼守住了成皋的險要,控制了白馬津,斷絕了太行的山路,設(shè)防在蜚狐隘口。依此形勢,天下諸侯后來歸服的當會先遭覆滅的命運了。大王您若搶先降服漢王,齊國便可以得到保全,否則的話,危亡的結(jié)局片刻就會到來!”在此之前,齊國聽說韓信將要領(lǐng)兵東進,即派華無傷、田解率重兵駐扎在歷下,以抵御漢軍。待到齊王采納了酈食其的建議,派使者與漢王媾和后,齊王便解除了歷下城的戰(zhàn)備防守,與酈食其天天縱情地飲酒作樂。
這時韓信領(lǐng)兵東來,尚未從平原渡口渡過黃河,就聽說酈食其已經(jīng)勸說得齊國歸降了,便想停止前進。辯士蒯徹勸韓信說:“您受漢王詔命攻打齊國,崐而漢王只不過是另派密使去勸降齊國,難道又發(fā)出了詔令命將軍您停止進攻了嗎?您怎么能不繼續(xù)前進了呢?況且酈食其這個人,不過是個說客,俯身在車前的橫木上,駛?cè)臊R國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憑此便降服了齊國七十多個城池;而您統(tǒng)率著幾萬人馬,歷時一年多才攻下趙國的五十余座城池。這樣看來,您作大將軍幾年,反倒不如一個書呆子的功勞大了!”韓信因此同意了蒯徹的意見,即率軍渡過黃河。
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
冬季,十月,韓信打敗了齊國的歷下守軍,隨后直打到齊國的都城臨淄。齊王田廣認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就煮殺了他。然后領(lǐng)兵向東逃往高密,派使者到楚國去請求救援。田橫這時逃奔博陽,守相田光逃奔城陽,將軍田既駐扎在膠東。
楚國大司馬曹咎駐守成皋,漢軍屢次挑戰(zhàn),楚軍只是堅守不出。漢軍于是派人到陣前百般辱罵曹咎,一連幾天,激得曹咎暴怒,即領(lǐng)兵橫渡汜水。楚國的士兵剛渡過一半,漢軍就對它發(fā)起攻擊,大敗楚軍,繳獲了楚國的全部金銀玉器和財物。曹咎和長史司馬欣都在汜水之畔自殺身亡。漢王隨即領(lǐng)兵渡過黃河,再次收復成皋,駐扎到廣武,取用敖倉的糧食作軍糧。
項羽攻下了梁地十多個城邑后,聽說成皋又被攻破,就率軍返回。這時漢軍正在滎陽東面圍攻鐘離昧,聽說項羽大軍到了,就全部撤往險要的地方。項羽也在廣武駐扎下來,與漢軍對峙。這樣過了幾個月,楚軍糧食短缺。項羽很是擔憂,便架設(shè)肉案,把劉邦的父親放到上面,通告漢王說:“今日你如不趕快投降,我就煮殺了太公!”漢王道:“我曾與你一起面向北作為臣子接受楚懷王的命令,盟誓結(jié)為兄弟,因此我的父親就猶如你的父親。倘若你一定要煮殺你的父親,那么望你也分給我一杯肉羹!”項羽怒不可遏,想要殺掉太公。項伯說:“天下的事情不可預料。況且有志爭奪天下的人是不顧及自己家人的,即使殺了太公也沒什么好處,不過徒增禍患罷了!”項羽依從了他的話。
項羽對漢王說:“天下沸沸揚揚地鬧騰了好幾年了,只是由于我們兩個人相持不下的緣故?,F(xiàn)在我愿意向你挑戰(zhàn),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的老百姓白白地忍受煎熬了!”漢王笑著推辭道:“我寧肯斗智,不肯斗力。”項羽便連著三次命楚軍壯士出陣挑戰(zhàn),但次次都被漢營中善于騎射的樓煩射殺了。項羽因此勃然大怒,就親自披甲持戟上陣挑戰(zhàn)。樓煩又想要射項羽,項羽這時憤怒地瞪著大眼厲聲喝斥,使樓煩雙眼不敢直視項羽的目光,雙手不敢張弓發(fā)箭,隨即奔回營壘,不敢再露面了。漢王派人悄悄地探聽那挑戰(zhàn)者是誰,才知道竟是項羽本人,漢王為此大吃一驚。
這時項羽便靠近漢王,相互隔著廣武澗對話。項羽想要單獨向漢王挑戰(zhàn)。漢王歷數(shù)項羽的罪狀說:“你項羽違背先約,封我到蜀、漢為王,這是第一條罪狀;假托懷王的命令,殺害卿子冠軍宋義,是第二條罪狀;救趙之后不回報懷王,竟擅自脅迫諸侯軍入關(guān),是第三條罪狀;焚燒秦朝宮室,掘毀秦始皇陵墓,盜取財物據(jù)為私有,是第四條罪狀;誅殺已經(jīng)歸降的秦王子嬰,是第五條罪狀;采用欺詐手段,在新安活埋了已經(jīng)歸順的二十萬秦兵,是第六條罪狀;把好的地方封給各將領(lǐng),卻遷徙放逐原來的諸侯王,是第七條罪狀;將義帝逐出彭城,自己在那里建都,侵奪韓王的封地,并在梁、楚之地稱王稱霸,竭力擴充自己的地盤,是第八條罪狀;派人到江南暗殺了義帝,是第九條罪狀;執(zhí)政不公平,主持盟約不守信義,為天下所不容,實屬大逆不道,是第十條罪狀。如今我率領(lǐng)正義的軍隊隨各諸侯一起征討你這殘虐的賊子,只須讓那些受過刑罰的罪犯來攻打你就行了,又何苦要與你單獨挑戰(zhàn)呢!”項羽聞言大怒,用暗伏的弩箭射中了漢王。漢王胸部負傷,卻摸著腳說:“這賊子射中我的腳趾了!”漢王因受創(chuàng)傷而臥床休息,張良卻堅持請他起身去軍中撫慰將士,以安定軍心,不要讓楚軍乘勢取勝。漢王于是出去巡視軍營,但終因傷勢加重,而趕赴成皋養(yǎng)傷。
韓信已經(jīng)平定了臨淄,即向東追趕齊王田廣。項羽派龍且領(lǐng)兵,號稱二十萬大軍,前來援救齊國,在高密與齊王的軍隊會師。
賓客中有人勸龍且說:“漢軍遠離本土,拼死戰(zhàn)斗,它的鋒芒銳不可當。而齊、楚兩軍在自己的家門口作戰(zhàn),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筑深溝高壘固守,讓齊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招撫已經(jīng)丟失的城邑。已喪漢軍之手的城邑聽說自己的君王還健在,楚軍前來救援時,必定都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在遠離本土二千里的齊地,如果齊國的城邑全起來反叛它,漢軍勢必無處取得糧草,這樣即可以不戰(zhàn)就使他們投降了?!饼埱艺f:“我一向了解韓信的為人,容易對付得很!他曾依賴漂洗絲綿的老太太分給他飯吃,毫無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辦法;還曾蒙受從人胯下爬過去的恥辱,毫無勝過他人的勇氣。這樣的人實在不值得害怕。況且現(xiàn)在援救齊國,不打一仗便使?jié)h軍主動投降,我還有什么功勞可談?。∪缃衽c他交鋒而戰(zhàn)勝了他,半個齊國就可以歸我了。”
十一月,齊、楚兩國軍隊隔濰水擺開陣勢。韓信命人連夜趕做了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土,投堵濰水的上游,然后率領(lǐng)一半部隊渡河去襲擊龍且,隨即假裝戰(zhàn)敗,往回奔逃。龍且果然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韓信膽小如鼠嘛!”于是渡濰水追擊韓信。韓信即派人挖開堵塞在濰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瀉而下,龍且的軍隊因此大部分沒能渡過河去。韓信迅速組織反擊,殺了龍且,阻留在濰水東岸的楚軍四散奔逃,齊王田廣也逃走了。韓信隨即追逐敗兵到了城陽,俘獲了田廣。漢軍將領(lǐng)灌嬰這時追擊捉住了齊國守相田光,進軍到博陽。田橫聽說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回頭迎擊灌嬰的隊伍,灌嬰在嬴崐城下打敗了田橫的軍隊。田橫逃往梁地,歸順了彭越。灌嬰接著又進軍到千乘攻打齊將田吸,曹參則在膠東進攻田既,將田吸、田既都殺掉了,全部平定了齊地。
漢王劉邦立張耳為趙王。
漢王箭傷痊愈后,西入函谷關(guān)。抵達櫟陽時,斬殺過去的塞王司馬欣,在櫟陽街市中懸首示眾。逗留櫟陽四天后,漢王重返漢軍,駐扎在廣武。
韓信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偽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且它的南邊又臨近楚國。請讓我暫時代理齊王去鎮(zhèn)撫齊國?!睗h王打開書信一看,即大發(fā)雷霆,罵道:“我被困在這里,朝思暮想地盼你來協(xié)助我,你卻想要自立為王!”張良、陳平連忙暗踩漢王的腳,接著就湊到他的耳邊低聲說:“漢軍目前正處在不利的形勢中,哪能禁止韓信擅自稱王啊!倒不如就趁勢立他為王,好好地對待他,讓他自行鎮(zhèn)守齊國。不然的話,就可能會發(fā)生兵變。”漢王這時也醒悟過來,乘機又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國,要做就做正式的君王,何必要當個代理國王呢!”春季,二月,漢王即派張良帶著印信去封韓信為齊王,并征調(diào)他的部隊去攻打楚軍。
項羽獲悉龍且已死,非常害怕,立刻派遣盱臺人武涉去游說齊王韓信說:“天下人同受秦朝暴政的苦累已經(jīng)很久了,因此同心協(xié)力攻打秦朝。秦王朝滅亡后,諸侯軍將領(lǐng)按照功勞的大小,劃分土地,分封為王,使士兵得到休整。而今漢王重又興兵東進,侵犯人家的王位,掠奪人家的封地,已經(jīng)攻陷了三秦,還要再領(lǐng)兵出函谷關(guān),收集諸侯的軍隊向東去攻打楚國,他的心意是不吞并天下誓不罷休,貪得無厭竟到了如此過分的地步!況且漢王是靠不住的,他好幾次身落項王的掌握之中,項王因可憐他而留給他活路,但是他一脫身就背棄盟約,重新攻打項王,不可親近信賴竟也到了這步田地?,F(xiàn)在您雖然自以為與漢王交情深厚,替他竭盡全力地用兵打仗,但是最終還是要被他拿下的。您之所以能茍延至今,就是由于項王還存在的緣故啊。目前楚、漢二王成敗之事,關(guān)鍵就在您了。您向西依附漢王,漢王即獲勝;向東投靠項王,項王即成功。倘若項王今日遭覆滅,那么接著就輪到滅您了。您和項王曾經(jīng)有過交情,為什么不反叛漢國來與楚國聯(lián)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為王呢?!現(xiàn)在放過這個良機,自下決心投靠漢王來進攻楚國,作為智者難道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嗎?”韓信辭謝道:“我事奉項王的時候,官職不過是個郎中,地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wèi)士;所說的話項王不聽,所獻的計策項王不用,為此我才背叛楚國歸順漢國。而漢王則授給我上將軍的官印,撥給我?guī)兹f人馬,脫下他的衣服讓我穿,推過他的食物讓我吃,并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能達到今天這個地位。人家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人家是不吉利的。我即使死了也不會改變跟定漢崐王的主意!望您替我向項王致歉?!?/p>
武涉走了后,蒯徹知道天下勝負大勢就取決于韓信,便用看相人的說法勸韓信道:“我相您的面,不過是封個侯,而且又危險不安全;相您的背,卻是高貴得無法言表?!表n信說:“這是什么意思呀?”蒯徹道:“天下開始興兵抗秦的時候,所擔憂的只是能否滅亡秦朝罷了。而如今楚、漢紛爭,連年戰(zhàn)火,使天下的百姓肝膽涂地橫遭慘死,父子老少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數(shù)也數(shù)不清。楚國人從彭城起兵,輾轉(zhuǎn)作戰(zhàn),追逃逐敗,乘著勝利勢如卷席,威震天下。然而兵困京縣、索城一帶,被阻在成皋西面的山地中無法前進,于今已經(jīng)三年了。漢王率十萬大軍,在鞏縣、洛陽一帶抵御楚軍,憑借山河地形的險要,一天之內(nèi)打幾次仗,卻無法取得一點點功績,而是受挫敗逃,難以自救。這即叫作智者勇者都已困窘不堪了。百姓被折騰得精疲力盡,怨聲載道,民心無所歸倚。據(jù)我所料,這種形勢如果沒有天下各國的圣賢出面,天下的禍亂就必定無法平息。目前楚、漢二王的命運就牽系在您的手中,您為漢王效力,漢國就會獲勝;您為楚王助威,楚國就會取勝。若您真肯聽從我的計策,那就不如讓楚、漢都不受損害,并存下去,您與他們?nèi)痔煜?,鼎足而立。這種形勢一構(gòu)成,便沒有誰敢先行舉手投足了。再憑著您的圣德賢才和擁兵眾多,占據(jù)強大的齊國,迫令趙、燕兩國順從,出擊劉、項兵力薄弱的地區(qū)以牽制住他們的后方,順應百姓的意愿,向西去制止楚、漢紛爭,為百姓請求解除疾苦、保全生命。這樣,天下的人即會聞風響應您,哪還有誰膽敢不聽從號令!然后您就分割大國,削弱強國以封立諸侯。諸侯已被扶立起來,天下的人便將順從,并把功德歸給齊國。您隨即盤據(jù)齊國原有的領(lǐng)地,控制住膠河、泗水流域,同時恭敬謙遜地對待各諸侯國,天下的各國君王就會相繼前來朝拜齊國表示歸順了。我聽說‘上天的賜與如不接受,反而會受到上天的懲罰;時機到來如不行動,反而會遭受貽誤良機的災禍’。因此,望您能對這件事仔細斟酌!”韓信說:“漢王對我非常優(yōu)待,我怎么能因貪圖私利而忘恩負義啊!”蒯徹道:“當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馀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彼此就結(jié)成了生死之交。待后來為張、陳澤的事發(fā)生爭執(zhí)構(gòu)怨頗深時,常山王終于在水南面殺掉了成崐安君,使成安君落了個頭腳分家的結(jié)局。這二人相互交往時,感情是天下最深厚的,但最終卻彼此捕殺對方,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禍患從無止境的欲望中產(chǎn)生,而這欲望使得人心難以預料啊?,F(xiàn)在您想要憑忠誠和信義與漢王交往,但你們兩人的友好關(guān)系肯定不會比常山王、成安君二人的友情牢固,而且你們之間所涉及的事情又多比張、陳澤類的事件大,故此我認為您堅信漢王絕不會危害您,也是大錯特錯的了!大夫文種保住了瀕臨滅亡的越國,使勾踐稱霸于諸侯國,但他自己功成名就卻身遭殺害,猶如野獸捕盡,獵狗即被煮殺一樣。從結(jié)交朋友的角度說,您與漢王的交情不如張耳和陳馀的交情深;從忠誠信義的角度說,您對漢王的忠信又比不過文種對勾踐的忠信。這兩點已經(jīng)足夠供您觀察反思的了,望您能深深地考慮。況且我聽說,‘勇敢和謀略過人,令君主為之震動的人,自身即遇危險;功勛卓著,雄冠天下的人,即無法給與封賞’。如今您擁有震撼君主的威勢,挾持無法封賞的偉績,歸依楚國,楚國人不會信任您;歸附漢國,漢國人將因您而震驚恐懼。那么您帶著這樣的威勢和功績,想要到哪里去安身呢?”韓信推辭道:“您先別說了,我將考慮一下這件事。”過了幾天,蒯徹又勸韓信說:“善于聽取意見,就能夠預見到事物發(fā)生的征兆;善于謀劃思索,就能夠把握住事情成敗的關(guān)鍵。不善于聽取意見、思考問題而能長久地維持安全的人,天下少有!所以為人明智堅定,決擇事情就會果斷;為人猶疑多慮,處理事情時就會招來危害。一味在極其微小的枝節(jié)末梢問題上精打細算,遺漏掉那些關(guān)系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智慧足以預知事情應該如何去做,作出了決定卻又不敢去執(zhí)行,就會為一切事情埋下禍根。功業(yè)難得成功而容易失敗,時機難以把握卻容易貽誤。時機啊時機,失去了就不會再回來!”但是韓信仍然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且又自認為功勞多,漢王終究不會奪走自己手中的齊國,于是就謝絕了蒯徹。蒯徹隨即離去,假裝瘋狂做了巫師。
秋季,七月,漢王立黥布為淮南王。
八月,北方的貉族人和燕人派勇猛的騎兵前來協(xié)助漢軍。
漢王下令:凡軍士在戰(zhàn)爭中不幸死亡的,官吏要為他們用衣被棺木殮尸,并轉(zhuǎn)送回死者家中。此令一施行,四面八方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來歸附漢王了。
這一年,漢王任命中尉周昌為御史大夫。周昌是周苛的堂弟。
項羽自己明白楚軍頗為缺乏援助力量,而且軍糧已經(jīng)全部吃完,韓信又在進兵攻打楚軍,為此十分憂慮。漢王這時派侯公前來勸說項羽,請求接漢王的父親太公回去。項羽于是就同漢王定下條約:二人平分天下,以戰(zhàn)國時魏惠王所開的名為“鴻溝”的運河為界,鴻溝以西劃歸漢王,鴻溝以東劃歸楚王。九月,楚軍將太公、漢王王后呂雉送歸漢王,項羽隨即領(lǐng)兵解陣而東行歸去。漢王于是也想西行回國,張良、陳平便勸他道:“漢國已經(jīng)得到了大半個天下,諸侯又都來歸附,楚軍卻兵疲糧盡,這正是上天讓我們滅亡楚國的大好時機啊。如今放走楚軍而不去追擊,這即叫作‘飼養(yǎng)猛虎給自己留下后患’呀?!睗h王接受了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