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魏字是什么意思
魏的解釋 魏怎么讀
“魏” 字共有 17 畫,拼音:wèi,注音:ㄨㄟˋ,部首:鬼,筆畫數(shù):17 畫,字體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五行:木,五筆:TVRC,Unicode編碼:U+9B4F,鄭碼:MFZN,倉頡:HVHUI,“魏”字筆順為:ノ一丨ノ丶フノ一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簡體 | 魏 | 繁體 | 魏 |
拼音 | wei | 音標(biāo) | wèi |
部首 | 鬼 | 結(jié)構(gòu) | 左右結(jié)構(gòu) |
五行 | 木 | 五筆 | TVRC |
筆畫 | 17 畫 | 繁畫 | 18 畫 |
注音 | ㄨㄟˋ | Unicode | U+9B4F |
鄭碼 | MFZN | 倉頡 | HVHUI |
筆順 | ノ一丨ノ丶フノ一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
補(bǔ)充糾錯(cuò)
上一個(gè)字:
魍 [ wǎng ]
下一個(gè)字:
魊 [ yù ]
【魏】的意思
補(bǔ)充糾錯(cuò)
魏
wèi
古代宮門上的樓臺(tái):魏闕(古代宮門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臺(tái)闕,因下邊兩旁有懸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來代指朝廷)。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陜西省東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中國歷史上的三國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統(tǒng)稱)。
姓。
筆畫數(shù):17;
部首:鬼;
筆順編號(hào):31234531325113554
wèi
古代宮門上的樓臺(tái):魏闕(古代宮門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臺(tái)闕,因下邊兩旁有懸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來代指朝廷)。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陜西省東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中國歷史上的三國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統(tǒng)稱)。
姓。
筆畫數(shù):17;
部首:鬼;
筆順編號(hào):31234531325113554
【魏】的詳解
補(bǔ)充糾錯(cuò)
魏
wèi
【名】
闕宮門的臺(tái)觀〖thetwolookouttowersinfrontofthepalacegate〗
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吨芏Y·太宰》
魏闕之高。——《淮南子·本經(jīng)》
是以來儀集羽族于觀魏?!獫h·班固《典引》
又如:象魏(古代宮門外的闕門);魏觀(即魏闕、魏象)
古國名〖Weistate〗
西周時(shí)分封的諸侯國。姬姓。在今山西芮城縣北。公元前661年被晉獻(xiàn)公攻滅,把它封給畢萬
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魏文侯(名斯)是畢萬后代,和趙韓一起瓜分晉國。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rèn)為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韓魏聞之?!稇?zhàn)國策·齊策》
不敢加兵謀魏?!妒酚洝の汗恿袀鳌?br>滅韓亡魏。——《戰(zhàn)國策·魏策》
韓魏滅亡。
三國之一〖theKingdomofWei(220-265)〗。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擁有今黃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蘇北部、遼寧中部
無論魏晉?!獣x·陶淵明《桃花源記》
魏晉氏以下?!啤ち谠读?xùn)|集》
朝代名〖theWeiDynasty〗
南北朝時(shí),北朝之一。公元386年為鮮卑族拓跋珪所建,據(jù)長江以北,史稱北魏。后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公元550年東魏被北齊所廢。公元557年西魏為北周所廢。如:魏碑
隋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密所建國號(hào)
古郡名〖Weiprefecture〗
魏郡,縣十八?!稘h書》
今縣名〖Weicounty〗。在河北省南部有魏縣
姓
魏
wèi
【形】
高大。也作“巍”〖tallandbig〗。如:魏然(獨(dú)立不動(dòng)的樣子);魏魏(高大的樣子。同“巍巍”)
魏碑
wèibēi
〖tabletinscriptionsoftheNorthernDynasties(386-581)〗北朝碑刻的統(tǒng)稱,其特點(diǎn)是筆力、字體強(qiáng)勁,是后世書法的一種楷模
魏闕
wèiquè
〖gateoftheimperialpalace〗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wèi
【名】
闕宮門的臺(tái)觀〖thetwolookouttowersinfrontofthepalacegate〗
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吨芏Y·太宰》
魏闕之高。——《淮南子·本經(jīng)》
是以來儀集羽族于觀魏?!獫h·班固《典引》
又如:象魏(古代宮門外的闕門);魏觀(即魏闕、魏象)
古國名〖Weistate〗
西周時(shí)分封的諸侯國。姬姓。在今山西芮城縣北。公元前661年被晉獻(xiàn)公攻滅,把它封給畢萬
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魏文侯(名斯)是畢萬后代,和趙韓一起瓜分晉國。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rèn)為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韓魏聞之?!稇?zhàn)國策·齊策》
不敢加兵謀魏?!妒酚洝の汗恿袀鳌?br>滅韓亡魏。——《戰(zhàn)國策·魏策》
韓魏滅亡。
三國之一〖theKingdomofWei(220-265)〗。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擁有今黃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蘇北部、遼寧中部
無論魏晉?!獣x·陶淵明《桃花源記》
魏晉氏以下?!啤ち谠读?xùn)|集》
朝代名〖theWeiDynasty〗
南北朝時(shí),北朝之一。公元386年為鮮卑族拓跋珪所建,據(jù)長江以北,史稱北魏。后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公元550年東魏被北齊所廢。公元557年西魏為北周所廢。如:魏碑
隋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密所建國號(hào)
古郡名〖Weiprefecture〗
魏郡,縣十八?!稘h書》
今縣名〖Weicounty〗。在河北省南部有魏縣
姓
魏
wèi
【形】
高大。也作“巍”〖tallandbig〗。如:魏然(獨(dú)立不動(dòng)的樣子);魏魏(高大的樣子。同“巍巍”)
魏碑
wèibēi
〖tabletinscriptionsoftheNorthernDynasties(386-581)〗北朝碑刻的統(tǒng)稱,其特點(diǎn)是筆力、字體強(qiáng)勁,是后世書法的一種楷模
魏闕
wèiquè
〖gateoftheimperialpalace〗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魏》字同筆畫(17畫)
《魏》字同讀音(wèi)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