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yè)/
教育學(xué)習(xí)/
{notempty name="current_name"}
漢語(yǔ)字典
{notempty name="$current_name"}
/虢字是什么意思
查詢
虢字是什么意思
虢的解釋 虢怎么讀
“虢” 字共有 15 畫,拼音:guó,注音:ㄍㄨㄛˊ,部首:虍,筆畫數(shù):15 畫,字體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五行:水,五筆:EFHM,Unicode編碼:U+8662,鄭碼:PVDI,倉(cāng)頡:BIYPN,“虢”字筆順為:ノ丶丶ノ一丨丶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簡(jiǎn)體 | 虢 | 繁體 | 虢 |
拼音 | guo | 音標(biāo) | guó |
部首 | 虍 | 結(jié)構(gòu) | 左右結(jié)構(gòu) |
五行 | 水 | 五筆 | EFHM |
筆畫 | 15 畫 | 繁畫 | 15 畫 |
注音 | ㄍㄨㄛˊ | Unicode | U+8662 |
鄭碼 | PVDI | 倉(cāng)頡 | BIYPN |
筆順 | ノ丶丶ノ一丨丶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
補(bǔ)充糾錯(cuò)
上一個(gè)字:
虠 [ jiāo ]
下一個(gè)字:
虣 [ bào ]
【虢】的意思
補(bǔ)充糾錯(cuò)
虢
guó
中國(guó)周代諸侯國(guó)名:東虢(在今河南省鄭州市西北)。西虢(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后遷到今河南省陜縣東南)。
姓。
筆畫數(shù):15;
部首:虍;
筆順編號(hào):344312421531535
guó
中國(guó)周代諸侯國(guó)名:東虢(在今河南省鄭州市西北)。西虢(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后遷到今河南省陜縣東南)。
姓。
筆畫數(shù):15;
部首:虍;
筆順編號(hào):344312421531535
【虢】的詳解
補(bǔ)充糾錯(cuò)
虢
guó
【名】
(形聲。從虎,寽(lǚ)聲。本義:虎所抓畫之跡)
同本義〖clawedprint〗
虢,虎所攫畫明文也。——《說(shuō)文》
周代國(guó)名。有東、西、南、北四虢〖Guostate〗
東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滎陽(yáng),公元前767年為鄭所滅
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公元前665年為秦所滅
南虢,周平王東遷,西虢徙于上陽(yáng),稱南虢,春秋時(shí)滅于晉
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陸縣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左傳·僖公五年》
唐代州名〖Guoprefecture〗。地在今河南省靈寶縣
虢
guó
【形】
猛烈;暴烈〖violent〗
設(shè)以虢猛絕倫之將,而遇快槍精炮,不能不殞于飛鉛之下?!濉ぱΩ3伞稑屌谡f(shuō)》
guó
【名】
(形聲。從虎,寽(lǚ)聲。本義:虎所抓畫之跡)
同本義〖clawedprint〗
虢,虎所攫畫明文也。——《說(shuō)文》
周代國(guó)名。有東、西、南、北四虢〖Guostate〗
東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滎陽(yáng),公元前767年為鄭所滅
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公元前665年為秦所滅
南虢,周平王東遷,西虢徙于上陽(yáng),稱南虢,春秋時(shí)滅于晉
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陸縣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左傳·僖公五年》
唐代州名〖Guoprefecture〗。地在今河南省靈寶縣
虢
guó
【形】
猛烈;暴烈〖violent〗
設(shè)以虢猛絕倫之將,而遇快槍精炮,不能不殞于飛鉛之下?!濉ぱΩ3伞稑屌谡f(shuō)》
【虢】字組詞
補(bǔ)充糾錯(cuò)
《虢》字同筆畫(15畫)
《虢》字同讀音(guó)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