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姑是我國古代晉代時期的一名女醫(yī)生,后來成為了我國醫(y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古代的人,大多以約束女子的學習為俗,連豪門世家之中的女子都少有主動去學習書籍理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真的是這樣嗎?那些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好女人和壞女人,她們真的一無是處嗎?
蘇妲己、趙飛燕、馮小憐、楊貴妃等等,哪一個沒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只不過人們只關注她們在歷史上留下的風流韻事,忽略了她們其實很有才藝,可以說是藝術造詣很高。不管是音樂、舞蹈、文章,她們總能精通其中一個。
人們也將鮑姑稱為鮑仙姑,因為鮑姑的家庭不只是官宦人家,更是一個信奉道教的家庭。鮑姑,名潛光,她的父親名叫鮑靚,是一位道教信徒,擔任過廣東南海太守的職位。根據歷史記載,鮑姑的父親曾于蔣山遏真人陰長生授尸解術,因此習得道術,并多次用之于實際戰(zhàn)爭中。
由于鮑姑是家中的獨生女,鮑靚對鮑姑非常疼愛,將畢生所學都教給了鮑姑。鮑姑從小就接受了道教文化的熏陶,對煉丹術非常精通,更是學到了一手精妙絕倫的針灸手法。
長大后,鮑姑嫁給了葛洪。葛洪是鮑姑父親的徒弟,學到了鮑靚的畢生所得,在學習期間和鮑姑相愛,兩人于是結為夫妻。算起來,鮑姑的丈夫還算是我國古代比較早的科學家呢!元帝統(tǒng)治時期,葛洪立下功勞,被元帝親封為丞相掾,后又得到爵位關內侯,深受皇帝寵信。但是,葛洪的志向不在朝廷,而在追求道術,所以當元帝要封葛洪做散騎常侍的時候,葛洪堅決地拒絕了元帝。
不管是鮑靚還是葛洪,他們都是鮑姑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兩位親人,更關鍵的是他們都精通煉丹術,而追求道術,所以鮑姑也深受影響。
煉丹術也算是醫(yī)術中的一種,古有秦始皇求仙問藥,漢武帝也求過不死藥。鮑姑的醫(yī)術非常好,她特別擅長醫(yī)治贅瘤和贅疣。人們還流傳著一個關于鮑仙姑的傳說。
相傳,有一次,鮑姑外出采藥,正當她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時候,她看到了一位年輕的姑娘。說來也奇怪,這位姑娘獨自一人蹲在河邊,掩面哭泣。鮑姑心中詫異,走上前去詢問緣由。那姑娘把雙手拿開,一抬起頭,映入鮑姑眼簾的是一張長滿了黑褐色的贅瘤的臉,極其丑陋。姑娘原來是因為長了這些贅瘤,被鄉(xiāng)親們嘲笑,到了年紀卻依然嫁不出去而悲傷。
鮑姑淡然一笑,對姑娘說,她有辦法醫(yī)治好姑娘臉上的贅瘤。姑娘聽了當然是激動萬分,鮑姑就從背上取下背簍,從中找出了紅腳艾,將之搓成了艾絨,最后用火把它點燃,讓姑娘靠近一點,熏這些艾絨燃燒冒出的煙。沒過多久,姑娘臉上黑色的東西蛻皮,可以全部搓下來。姑娘的皮膚宛如嬰兒,嫩白滑膩,竟一絲疤痕也看不到。
鮑姑將這位丑女變成了美少女,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都稱贊鮑姑有一手好醫(yī)術。姑娘非常感謝鮑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在《太平廣記》這本書中,還記載了鮑姑的另外一件事。當時人們都說,像鮑姑這樣的得道高人,死后是要變成神仙的。據說在唐貞元中節(jié)的時候,鮑姑化身為一個乞丐老婦人,還打破了佛祖廟中貴重的酒甕。廟中的人見鮑姑衣衫襤褸,對其拳腳相加,幸好一個叫崔煒的人路過,用自己的衣服抵償了鮑姑打碎的酒甕,才救下了鮑姑。
后來,崔煒又遇到了鮑姑,鮑姑對他說:謝謝你那日幫助了我,不然我就會被他們毆打,我無以為報,我這里只剩一點越崗山艾,就送給你吧!以后如果生了贅疣,就可以用這個來醫(yī)治好。
剛好,崔煒遇到一個老和尚得了贅疣,崔煒按照鮑姑所說來醫(yī)治,果然治好了老和尚的病。老和尚介紹給崔煒一個富貴的病人,崔煒治好他的病后,得到富翁十萬的報酬。
可惜的是,鮑姑的這一手醫(yī)術,特別是針灸之術,并沒有被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