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
有一天,墨子的弟子報告墨子說:“先生,外面有一個穿著儒生服裝的人請求與先生相見?!?/p>
墨子說:“請他進(jìn)來吧!”
一會兒,那個人跟隨墨子的弟子進(jìn)來。他復(fù)姓公孟,信奉儒家學(xué)說,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們尊稱他為公孟子。
只見他頭戴著青布冠,穿一身儒生的服裝,腰帶上還插著笏(hu)板(笏板,是古代朝會的時候所用的手板,有事記在上面,防備遺忘)。
他洋洋自得地問墨子說:“請問先生,作為君子是穿上某種服裝之后才有所作為呢還是有所作為以后才穿上某種服裝呢”
墨子回答說:“人有作為沒有作為,不在于他穿什么樣的服裝,關(guān)鍵在于他的行為如何?!?/p>
公孟子進(jìn)一步追問:“憑什么得知這樣的道理呢”
墨子解釋說:“從前,齊桓公頭上戴著高冠,腰間系著寬大腰帶,身佩金劍,手持木盾,他治理齊國,把齊國治理得很好。晉文公身穿粗布衣服,外套老羊皮襖,用熟牛皮系掛著長劍,他治理晉國,把晉國治理得很好;楚莊王頭上戴的法冠還系著絲帶,身上穿著的衣袍十分肥大,他治理楚國,也把楚國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踐剪短頭發(fā),身刺花紋,他治理越國,也把越國治理得很好。這四位君王,他們的穿著不同,但是都很有作為,建立的功業(yè)同樣顯赫。我憑這些懂得有作為的人不在于他們穿什么樣的服裝?!?/p>
公孟子說:“講得好!我聽說:‘贊賞好的主張而不盡快實行,是不吉祥的?!以敢饷撊ト迳姆b,更換掉儒生的青布冠,再來拜見先生,可以嗎”
墨子說:“不必了,請你就穿這身衣服與我相見吧。如果一定要丟棄笏板,更換青布冠,然后再與我相見,那么不就等于說一個人有沒有作為果然取決于他的穿著打扮了嗎!”
一句話把公孟子也說笑了。
人生哲理:一個人的行為和穿著打扮沒有必然聯(lián)系,要有所作為,就不必刻意追求穿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