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道人,常在河邊用功學(xué)道,為時已經(jīng)十二年之久,可是一顆心仍然放不下,所謂目色耳聲,鼻香口味,身靜而意游,貪想不除,恒念六欲。如是走心散意,曾無一日寧息,因此十二年的苦行,猶不能得道,蹉跎歲月,依然故我。
佛知道這位道人可以化度,遂化作沙門,往至其所。同在樹下共宿。是晚天晴月朗,明如白畫,須臾,有一只龜從河里爬來樹下。復(fù)有一只水狗,遠來求食,正好與龜相逢,水狗便欲啖龜,龜即時縮其頭尾及其四腳,藏于甲中。待水狗稍遠,龜即復(fù)出頭足,行步如故,如是再三,水狗奈何不得,便揚長而去,龜遂得轉(zhuǎn)兇化吉。
是時道人目睹此情,即問沙門曰:“奇哉!奇哉!此龜只有這點護命鎧,水狗竟不能得其便?!鄙抽T答曰:“我念世間上的人,不如此龜者,不知凡幾。終日放恣六情,貪婪所好,不辨善惡,顛倒是非,瞬間無常到來,立即沉淪于五道之中,究其如此苦惱之根源,皆由我人現(xiàn)前一念迷昧之所造。若欲反迷成悟,我人宜當(dāng)自勉自勵,收攝六根,凈念相繼,如龜藏六,守意如城。如是,定能戰(zhàn)勝生死之大魔,高蹈涅槃之圣域?!?/p>
即說偈言:“有身不久,皆當(dāng)歸土。形壞神去,寄住何貪。念多邪僻,自為招患。是意自造,非父母為??擅阆蛘?,為福勿回。藏六如龜,防意如城?;叟c魔戰(zhàn),勝則無患?!钡廊寺勆抽T說此偈已,即時貪念止息,至心向道,不久即得道果。
按:由此看來,是非善惡,凡圣苦樂,皆從我人現(xiàn)前一念之去取而已,我人當(dāng)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