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二年間(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國,主張聯(lián)合齊、楚,尊齊為王,以減輕齊對魏的壓力,曾隨同魏惠王到齊的徐州,朝見齊威王。他為魏國制訂過法律。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國被迫改用張儀為相國,把惠施驅(qū)逐到楚國,楚國又把他送到宋國。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于各國的支持,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國,張儀離去,惠施重回魏國。
惠施也和墨家一樣,曾努力鉆研宇宙間萬物構(gòu)成的原因。據(jù)說,南方有個奇人叫黃繚的,曾詢問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風(fēng)雨雷霆發(fā)生的原因,惠施不假思索,立刻應(yīng)對,“遍為萬物說”(《莊子·天下篇》)。莊子曾說惠施“以堅白鳴”(《莊子·德充符篇》),批評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莊子·齊物篇》)。可知惠施的論題,主要的還是有關(guān)宇宙萬物的學(xué)說。他的著作已經(jīng)失傳,只有《莊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個命題。
含有辯證因素的觀察和分析
惠施的十個命題,主要是對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辯證的因素。他說:“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薄按笠弧笔钦f整個空間大到無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說物質(zhì)最小的單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內(nèi)部。這和后期墨家一樣認(rèn)為物質(zhì)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質(zhì)粒子所構(gòu)成。萬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質(zhì)粒子構(gòu)成,同樣基于“小一”,所以說“萬物畢同”;但是由“小一”構(gòu)成的萬物形態(tài)千變?nèi)f化,在“大一”中所處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說“萬物畢異”。在萬物千變?nèi)f化的形態(tài)中,有“畢同”和“畢異”的“大同異”,也還有事物之間一般的同異,就是“小同異”。他把事物的異同看作相對的,但又是統(tǒng)一在一起的,這里包含有辯證的因素。
惠施有些命題是和后期墨家爭論的。后期墨家運用數(shù)學(xué)和物理學(xué)的常識,對物體的外表形式及其測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義?!赌印そ?jīng)上》曾說:“厚,有所大?!闭J(rèn)為有“厚”才能有體積,才能有物體的“大”。而惠施反駁說:“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認(rèn)為物質(zhì)粒子(“小一”)不累積成厚度,就沒有體積;但是物質(zhì)粒子所構(gòu)成平面的面積,是可以無限大的。后期墨家曾經(jīng)嚴(yán)格區(qū)分空間的“有窮”和“無窮”,《墨子·經(jīng)說下》說:“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闭J(rèn)為個別區(qū)域前不容一線之地,這是“有窮”;與此相反,空間無邊無際,這是“無窮”。而惠施反駁說,“南方無窮而有窮”,就是說南方盡管是無窮的,但是最后還是有終極的地方。后期墨家認(rèn)為“中”(中心點)到相對的兩邊的終點是“同長”的?!赌印そ?jīng)上》說:“中,同長也?!倍菔┓瘩g說:“我知天下之中央,燕(當(dāng)時最北的諸侯國)之北,越(當(dāng)時最南的諸侯國)之南是也?!币驗榭臻g無邊無際,無限大,到處都可以成為中心。后期墨家認(rèn)為同樣高度叫做“平”,《墨子·經(jīng)上》說:“平,同高也?!倍菔┓瘩g說:“天與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與澤平?!币驗闇y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樣。站在遠(yuǎn)處看,天和地幾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頂上的湖泊邊沿看,山和澤是平的。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處于變動之中,例如說:“日方中方睨(“睨”是側(cè)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碧杽偵秸?,同時就開始西斜了;一件東西剛生下來,同時又走向死亡了。這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認(rèn)識了事物矛盾運動的辯證過程。但是他無條件地承認(rèn)“亦彼亦此”,只講轉(zhuǎn)化而不講轉(zhuǎn)化的條件,這樣就否定了事物的質(zhì)的相對穩(wěn)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對主義的泥坑中去。
- 不費之惠
- 不惠
- 風(fēng)惠
- 本惠
- 惇惠
- 敦惠
- 分惠
- 德惠
- 察惠
- 背惠食言
- 辯惠
- 懷惠
- 加惠
- 賈惠
- 謹(jǐn)惠
- 賜惠
- 單惠
- 顧惠
- 恩惠
- 機(jī)惠
- 佳惠
- 好行小惠
- 口惠
- 康惠
- 慈惠
- 和惠
- 聰惠
- 愛惠
- 見惠
- 惠愛
- 惠安
- 惠鈔
- 惠崇春江曉景
- 惠賜
- 惠而
- 惠而不費
- 惠風(fēng)
- 惠撫
- 惠蛄
- 惠函
- 嘉惠
- 警惠
- 洪惠
- 偏惠
- 澆瓜之惠
- 惠好
- 惠和
- 惠化
- 惠及
- 惠濟(jì)
- 惠劍
- 惠教
- 惠君
- 惠康
- 惠口
- 惠貺
- 惠來
- 惠麗
- 惠利
- 惠連
- 惠美
- 惠民
- 惠敏
- 惠氣
- 惠巧
- 惠然肯來
- 惠然之顧
- 惠然至
- 惠人
- 惠潤
- 惠色
- 惠聲
- 惠施
- 惠書
- 惠叔
- 惠司勒
- 惠斯通電橋
- 惠綏
- 惠文
- 惠文冠
- 惠問
- 惠悟
- 惠黠
- 惠鮮
- 惠心
- 惠恤
- 惠言
- 惠養(yǎng)
- 惠義
- 惠益
- 惠音
- 惠郵
- 惠育
- 惠允
- 惠澤
- 惠政
- 惠中
- 惠州市
- 惠莊
- 惠子知我
- 眷惠
- 駿惠
- 寬惠
- 普遍優(yōu)惠制
- 敏惠
- 柔惠
- 少惠
- 實惠
- 姝惠
- 私惠
- 柳惠
- 平惠
- 清惠
- 仁惠
- 若惠
- 三惠
- 圣惠方
- 柳下惠
- 明惠
- 慶惠
- 神惠
- 施惠
- 受惠
- 市惠
- 淑惠
- 損惠
- 特惠關(guān)稅
- 渥惠
- 溫惠
- 賢惠
- 曲惠
- 碩惠
- 威惠
- 小惠
- 邀惠
- 英惠
- 飲惠
- 陰惠
- 雅惠
- 淫惠
- 天惠
- 覃惠
- 文惠
- 秀惠
- 宣惠
- 黠惠
- 秀外惠中
- 珍惠
- 種惠
- 智惠
- 子惠
- 曉惠
- 遺惠
- 遺惠余澤
- 夷惠
- 優(yōu)惠
- 優(yōu)惠待遇
- 賑惠
- 貞惠
- 周惠
- 早惠
- 澤惠
- 忠惠
- 知惠
- 最惠國待遇
- 志惠
- 重惠
- 柱后惠文
- 襯施
- 襯施錢
- 槽壁法施工
- 徧施
- 財施
- 布施
- 貸施
- 俵施
- 逞施
- 稱物平施
- 分施
- 賻施
- 嚫施
- 恩施
- 兼施
- 好施
- 救施
- 東施
- 東施效顰
- 被施
- 茈施
- 稟施
- 倒施
- 倒行逆施
- 倒行逆施(倒dào)
- 交施
- 急公好施
- 訐施
- 況施
- 敷施
- 諂施
- 丐施
- 匄施
- 橫施
- 計無所施
- 卷施
- 貺施
- 癩施
- 鱗施
- 洪施
- 偏施
- 橫行逆施
- 惠施
- 回施
- 禮施
- 樂施
- 利施
- 隆施
- 緑施
- 南施北宋
- 普施
- 戚施
- 毛施
- 判施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情人眼里有西施
- 日施
- 實施
- 守約施博
- 首施
- 首施兩端
- 順時施宜
- 龍施
- 滂施
- 輕財好施
- 鋪施
- 逆施
- 逆施倒行
- 逆行倒施
- 旁施
- 平施
- 嬙施
- 慶施
- 施報
- 施布
- 施呈
- 施逞
- 施措
- 施德
- 施髢
- 施恩
- 施發(fā)
- 施法
- 施放
- 施緋拖緑
- 施肥
- 施粉
- 施服
- 施賦
- 施工
- 施功
- 施鉤
- 施關(guān)
- 施關(guān)發(fā)機(jī)
- 施函
- 施號發(fā)令
- 施翮
- 施化
- 施惠
- 施濟(jì)
- 施加
- 施檢
- 施教
- 施敬
- 施爵
- 施貺
- 施禮
- 施療
- 施靈
- 施令
- 施孟
- 施糜
- 施靡
- 施命
- 施命發(fā)號
- 施炮
- 施皮茨
- 施氣
- 施嬙
- 施巧
- 施然
- 施人
- 施散
- 施賞
- 施舍
- 施設(shè)
- 施身
- 施生
- 施施
- 施食
- 施事
- 聲施
- 四施
- 天施
- 西施
- 西施洞
- 西施捧心
- 西施乳
- 西施山
- 西施舌
- 遣施
- 先施
- 榮施
- 軟硬兼施
- 舍施
- 散施
- 神施鬼設(shè)
- 矢施
- 施手
- 施受
- 施授
- 施特勞斯
- 施屠
- 施威
- 施為
- 施香
- 施效
- 施寫
- 施刑
- 施藥
- 施醫(yī)
- 施遺
- 施以
- 施易
- 施翼
- 施用
- 施予
- 施與
- 施御
- 施澤
- 施齋
- 施張
- 施針
- 施診
- 施振
- 施賑
- 施政
- 施置
- 施朱
- 施主
- 施屬
- 術(shù)施
- 外施
- 務(wù)施
- 邪施
- 纖施
- 行施
- 遺施
- 優(yōu)施
- 隨時施宜
- 趒施
- 通施
- 威施
- 星施
- 有施
- 推施
- 無施不效
- 云布雨施
- 檀施
- 無所施其伎
- 無畏施
- 陽施
- 印施
- 云行雨施
- 雨施
- 彰施
- 重施
- 銖施兩較
- 醉西施
- 夷施
- 因材施教
- 云施
- 造施
- 賑施
- 贈施
- 張施
- 周施
- 詐施
- 展施
- 章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