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chái sāng | 注音 | ㄔㄞˊ ㄙㄤ |
首字母 | c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柴桑區(qū)、 柴??h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古縣名。西漢置,因縣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東漢末,諸葛亮見孫權于此,共圖抗曹。晉以后歷為潯陽郡和江州治所。隋廢。 2.借指晉陶潛。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稱。 3.據(jù)《宋書.隱逸傳.陶潛》載,潛晩年隱居故里柴桑,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
柴桑區(qū),古稱柴桑縣,原名九江縣,為江西省九江市市轄區(qū),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故鄉(xiāng),民族英雄岳飛的第二故鄉(xiāng)。
柴桑區(qū)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長江中游南岸,廬山西麓。東倚潯陽區(qū)、濂溪區(qū)、廬山風景區(qū),南鄰廬山市、共青城市、德安縣,西接瑞昌市,北與湖北省黃梅縣、武穴市隔長江為界,東北部飛地江洲鎮(zhèn)四面環(huán)水,為長江沖積島,隔鄱陽湖與湖口縣相望,隔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安徽省宿松縣為界。
柴桑區(qū)全境東西長62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911平方公里,是江湖平原與低山丘陵相混交連地區(qū),屬于鄱陽湖沖積平原和江南丘陵相混地形地貌,呈西南高而東北低,東南和西南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崗地,東北和西北部沿江濱湖一帶地勢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沖積平原和洲地。
柴桑區(qū),現(xiàn)下轄7個鎮(zhèn)、5個鄉(xiāng)、3個場、1個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區(qū)政府駐沙河街鎮(zhèn),總?cè)丝?3.16萬(2015年末數(shù)據(jù))。
柴桑區(qū)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有九江廬山機場、京九鐵路沙北編組站、京九鐵路、昌九城際鐵路、武九高鐵、福銀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國道、九(江)瑞(昌)公路,北有長江黃金水道54公里。境內(nèi)岷山鄉(xiāng)一帶地區(qū)是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贛北革命根據(jù)地。
2017年8月21日,《國務院關于同意江西省調(diào)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qū)劃的批復》(國函〔2017〕104號)文件已同意撤銷九江縣,設立九江市柴桑區(qū),以原九江縣的行政區(qū)域為柴桑區(qū)的行政區(qū)域,柴桑區(qū)人民政府駐沙河街鎮(zhèn)廬山北路168號。
chái sāng
ㄔㄞˊ ㄙㄤ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于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后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馀波乎 柴桑 ?!?/p>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p>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jù)《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后因以“柴?!贝腹世?。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
- 稱柴而爨
- 干柴烈火
- 藩柴
- 丁塊柴
- 刺柴
- 火柴
- 荊柴
- 柴扒
- 柴壩
- 柴蓽
- 柴篳
- 柴草
- 柴冊禮
- 柴城
- 柴池
- 柴瓷
- 柴蔟
- 柴達木盆地
- 柴道
- 柴都
- 柴斷
- 柴堆
- 柴垛
- 柴扉
- 柴告
- 柴轂
- 柴棍
- 柴禾垛
- 柴戶
- 柴護
- 柴毀
- 柴毀骨立
- 柴火
- 柴火飯
- 柴火錢
- 柴雞
- 柴積
- 柴棘
- 柴輯
- 柴祭
- 柴架
- 柴榗
- 柴荊
- 柴羸
- 柴籬
- 柴立
- 柴立不阿
- 柴立其中央
- 柴簾
- 柴燎告天
- 柴林
- 柴門
- 柴米
- 柴米夫妻
- 柴米油鹽醬醋茶
- 柴木
- 柴片
- 柴汝官哥
- 柴塞
- 柴桑
- 柴桑令
- 柴桑倫
- 柴桑門
- 柴桑翁
- 柴桑主
- 柴山
- 柴市
- 柴市節(jié)
- 柴虒
- 柴粟
- 柴壇
- 柴炭
- 柴天改物
- 柴天改玉
- 柴頭
- 柴頭腦殻
- 柴摶
- 柴望
- 柴薪
- 骨瘦如柴
- 燔柴
- 郊柴
- 肋底下插柴
- 柴煙
- 柴營
- 柴潁
- 柴油
- 柴槱
- 柴灶
- 柴楂
- 柴柵
- 柴丬
- 柴桌
- 焚柴
- 枯柴
- 炕柴灶
- 烈火干柴
- 劈柴
- 劈柴刀
- 棘柴
- 沒皮柴
- 生柴
- 滿口胡柴
- 磨刀不誤砍柴工
- 七根火柴
- 茅柴
- 實柴
- 臨柴
- 木柴
- 棉柴
- 欽柴
- 鹿柴
- 馬口柴
- 破柴都
- 千日打柴一日燒
- 千日斫柴一日燒
- 溪柴
- 濕肉伴干柴
- 束柴
- 脅底下插柴
- 營柴
- 油鍋內(nèi)添上一把柴
- 曳柴
- 薪柴
- 崖柴
- 禋柴
- 引柴
- 引火柴
- 眾人捧柴火焰高
- 眾人拾柴火焰高
- 渤澥桑田
- 搏桑
- 飽經(jīng)滄桑
- 浮桑
- 榖桑
- 佛桑
- 否桑
- 柴桑
- 柴桑令
- 柴桑倫
- 柴桑門
- 柴桑翁
- 柴桑主
- 榑桑
- 帝女桑
- 帝桑
- 紅桑
- 景入桑榆
- 公桑
- 雞犬桑麻
- 雞桑
- 郊桑
- 力桑
-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港
- 莫桑比克海峽
- 莫桑比克暖流
- 農(nóng)桑
- 海桑陵谷
- 海水桑田
- 空桑
- 枯桑
- 戀空桑
- 陵谷滄桑
- 盤石桑苞
- 日薄桑榆
- 三桑
- 桑鵝
- 桑蛾
- 桑兒
- 桑耳
- 桑枌
- 桑封
- 桑斧
- 桑婦
- 桑干
- 桑給巴爾
- 桑根
- 桑根車
- 桑根蛇
- 桑根線
- 桑根紙
- 桑弓
- 桑公
- 桑姑
- 桑谷
- 桑管
- 桑果
- 桑闔
- 桑戶
- 桑戶桊樞
- 桑戶蓬樞
- 桑扈
- 桑黃
- 桑蠖
- 桑雞
- 桑屐
- 桑笄
- ?;~塘
- 桑寄生
- 桑稼
- 桑間
- 桑間濮上
- 桑間之音
- 桑間之詠
- 桑間之約
- 桑蟭
- 桑節(jié)杖
- 桑槿
- 桑經(jīng)
- 桑莖實
- 桑井
- 桑鳩
- 桑菌
- ???/a>
- ?,槵?/a>
- 桑梨
- 桑里
- 桑林
- 桑林禱
- 桑陸
- 桑律
- 桑輪
- 桑落
- 桑落酒
- 桑落瓦解
- 桑麻
- 桑榪
- 桑門
- 桑門劍
- 桑末
- 桑蓬
- 桑蓬志
- 桑皮
- 桑皮紙
- 桑螵蛸
- 桑濮
- 桑樸
- 桑畦
- 桑錢
- 桑丘
- 桑穰
- 桑穰紙
- 桑葚
- 桑柔
- 桑穡
- 桑上寄生
- 桑椹
- 桑椹酒
- 桑實
- 桑樞
- 桑樞韋帶
- 桑樞甕牖
- 桑思
- 桑蘇西宮
- 桑田
- 桑田碧海
- 桑條韋
- 桑土
- 桑土綢繆
- 桑土之防
- 桑土之謀
- 桑王國
- 桑韋
- 桑枲
- 桑蘚
- 桑蝎
- 桑薪
- 桑眼
- 桑秧
- 桑羊
- 桑楊
- 桑野
- 桑業(yè)
- 桑葉
- 桑葉冠
- 桑蔭不徙
- 桑蔭未移
- 桑雍
- 桑榆
- 桑榆補
- 桑榆景
- 桑榆末景
- 桑榆暮
- 桑榆暮景
- 桑榆年
- 桑榆暖
- 桑榆晩景
- 桑榆之景
- 桑榆之禮
- 桑虞
- 桑域
- 桑衏
- 桑柘
- 桑黮
- 桑雉
- 桑中
- 桑中之喜
- 桑中之約
- 桑蠋
- 桑主
- 桑苧
- 桑苧經(jīng)
- 桑苧翁
- 桑梓
- 桑梓禮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魯桑
- 親桑
- 窮桑
- 窮桑氏
- 山桑
- 樓桑
- 樓桑里
- 女桑
- 穹桑
- 柔桑
- 陌桑
- 陌上桑間
- 收桑榆
- 收之桑榆
- 桑
- 桑白皮
- 桑白皮線
- 桑杯石鼎
- 桑本
- 桑比
- 桑鴘
- 桑蠶
- 桑蠶絲
- 桑滄
- 桑叉
- 桑杈
- 桑臣
- 桑蟲
- 桑疇
- 湯禱桑林
- 條桑
- 臺桑
- 惟桑
- 田桑
- 甕牖桑樞
- 維桑
- 研桑
-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 坦桑尼亞
- 詠桑寓柳
- 翳桑
- 醖桑
- 子桑
- 祥桑
- 柘桑
- 稚桑
- 梓桑
- 宰桑
- 指桑罵槐
- 指桑樹罵槐樹
- 指桑說槐
- 朱桑
- 爭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