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網(wǎng)絡(luò)解釋
補(bǔ)充糾錯(cuò)
蜀葵(學(xué)名:Althaea rosea (Linn.) Cavan.),別稱一丈紅、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dá)2米,莖枝密被刺毛。花呈總狀花序頂生單瓣或重瓣,有紫、粉、紅、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種子扁圓,腎臟形。喜陽光充足,耐半陰,但忌澇。
原產(chǎn)中國四川,在中國分布很廣,華東、華中、華北均有。由于它原產(chǎn)于中國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達(dá)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于6月間麥子成熟時(shí)開花,而得名“大麥?zhǔn)臁薄?/p>
嫩葉及花可食,皮為優(yōu)質(zhì)纖維,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鎮(zhèn)咳利尿之功效。根可作潤(rùn)滑藥,用于粘膜炎癥,起保護(hù)、緩和刺激的作用。從花中提取的花青素,可為食品的著色劑。全草入藥,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癥。莖皮含纖維可代麻用。
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供觀賞用途。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蜀”字詞語
補(bǔ)充糾錯(cuò)
- 獲隴望蜀
- 洛蜀
- 樂不思蜀
- 岷蜀
- 三蜀
- 隴蜀
- 兩蜀
- 鹿蜀
- 蜀本
- 蜀布
- 蜀才
- 蜀彩
- 蜀茶
- 蜀川
- 蜀黨
- 蜀刀
- 蜀道
- 蜀道難
- 蜀道易
- 蜀帝
- 蜀帝花
- 蜀都
- 蜀都海棠
- 蜀賦
- 蜀閣
- 蜀國
- 蜀國弦
- 蜀漢
- 蜀紅
- 蜀侯
- 蜀魂
- 蜀雞
- 蜀箋
- 蜀江
- 蜀姜
- 蜀椒
- 蜀芥
- 蜀錦吳綾
- 蜀精
- 蜀菊
- 蜀郡
- 蜀客
- 蜀葵
- 蜀鹿
- 蜀祿
- 蜀羅
- 蜀洛
- 蜀麻
- 蜀馬
- 蜀門
- 蜀鳥
- 蜀魄
- 蜀漆
- 蜀琴
- 蜀犬
- 蜀箑
- 蜀山
- 蜀扇
- 蜀石
- 蜀士
- 蜀秫
- 蜀黍
- 蜀叟
- 蜀素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西蜀
- 蜀艇
- 蜀桐
- 蜀土
- 蜀王
- 蜀紋
- 蜀五
- 蜀險(xiǎn)
- 蜀相軍營(yíng)
- 蜀襭袍
- 蜀繡
- 蜀牙
- 蜀嚴(yán)
- 蜀鹽
- 蜀雓
- 蜀棧
- 蜀軫
- 蜀紙
- 蜀中
- 蜀莊
- 蜀子
- 五蜀
- 吳蜀
- 庸蜀
- 諭蜀書
- 諭蜀文
“葵”字詞語
補(bǔ)充糾錯(cuò)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