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繩伎
繩伎的意思
繩伎怎么讀
“繩伎”詞語(yǔ)拼音為:shéng jì,注音:ㄕㄥˊ ㄐㄧˋ,首字母:sj,“繩伎”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繩功、 繩法、 繩術(shù),反義詞:無(wú),基本解釋:1.亦作"繩技"。亦作"繩妓"。
2.雜技之一種。俗稱走索。
3.指繩技藝人。
拼音 | shéng jì | 注音 | ㄕㄥˊ ㄐㄧˋ |
首字母 | s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繩功、 繩法、 繩術(shù) | ||
反義詞 | 無(wú) | ||
基本解釋 | 1.亦作"繩技"。亦作"繩妓"。 2.雜技之一種。俗稱走索。 3.指繩技藝人。 |
補(bǔ)充糾錯(cuò)
“繩伎” 網(wǎng)絡(luò)解釋
補(bǔ)充糾錯(cuò)
shéng jì ㄕㄥˊ ㄐㄧˋ
繩伎(繩伎)
亦作“ 繩技 ”。亦作“ 繩妓 ”。
1.雜技之一種。俗稱走索?!缎绿茣せ佞X傳下·黠戛斯》:“戲有弄駝、師子、馬伎、繩伎。” 唐 封演 《封氏聞見(jiàn)記·繩妓》:“ 玄宗 開元 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樓設(shè)繩妓。妓者先引長(zhǎng)繩兩端屬地,埋鹿盧以系之,鹿盧內(nèi)數(shù)丈立柱以起,繩之直如弦,然后妓女以繩端躡足而上,往來(lái)倏忽之間,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側(cè)身而過(guò)者,有著屐而行之,從容俯仰者……曾無(wú)蹉跌,皆應(yīng)嚴(yán)鼓之節(jié),真奇觀也?!?/p>
2.指繩技藝人。《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會(huì)繩伎 紅娘子 反,擄 信 ,強(qiáng)委身焉?!?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難女》:“昔聞 獻(xiàn)縣 來(lái)一繩技,有姿色。”
“繩”字詞語(yǔ)
補(bǔ)充糾錯(cuò)
- 箔經(jīng)繩
- 鼻繩
- 赤繩
- 赤繩綰足
- 赤繩系蹤
- 赤繩系足
- 刀繩
- 黑繩
- 譏繩
- 進(jìn)退履繩
- 進(jìn)退中繩
- 金繩
- 從繩
- 蹙繩
- 機(jī)繩
- 火繩
- 緘繩
- 矩繩
- 句繩
- 抅繩
- 鞴繩
- 蹈繩
- 徽繩
- 糾繩
- 警繩
- 拘繩
- 結(jié)繩
- 刻繩
- 青繩
- 曲繩
- 秋繩
- 繩法
- 繩菲
- 繩屝
- 繩幅
- 繩規(guī)
- 繩劾
- 繩河
- 繩跡
- 繩伎
- 繩妓
- 繩技
- 繩檢
- 繩糾
- 繩舉
- 繩矩
- 繩鋸木斷
- 繩屨
- 繩橛之戲
- 繩控
- 繩鞚
- 繩捆索綁
- 繩纜
- 繩勒
- 繩量
- 繩履
- 繩律
- 繩絡(luò)
- 繩墨
- 繩木
- 繩契
- 繩愆
- 繩愆糾謬
- 繩愆糾繆
- 繩愆糾違
- 繩橋
- 繩屈
- 繩趨尺步
- 繩染
- 繩繩
- 繩樞
- 繩樞甕牖
- 繩束
- 繩索
- 繩套
- 繩梯
- 繩頭
- 繩外
- 繩枉
- 繩違
- 繩文
- 繩紋
- 繩武
- 繩戲
- 繩下
- 繩先啟后
- 繩削
- 繩一戒百
- 繩纓
- 繩約
- 繩責(zé)
- 繩正
- 繩直
- 繩逐
- 繩墜
- 繩準(zhǔn)
- 繩子
- 繩祖
- 繩坐
- 司繩
- 麻繩
- 寢繩
- 履繩
- 牛鼻繩
- 錨繩
- 世繩
- 絨繩
- 煞繩
- 申繩
- 鐵繩
- 宛轉(zhuǎn)繩
- 繩按
- 繩案
- 繩板
- 繩表
- 繩裁
- 繩操
- 繩察
- 繩尺
- 繩床
- 繩床土銼
- 繩帶
- 繩彈
- 繩地
- 繩督
- 繩度
- 繩發(fā)
- 絲繩
- 綏繩
- 踏繩
- 痛繩
- 躧繩
- 咸繩
- 引繩
- 引繩排根
- 引繩批根
- 引繩棋布
- 引繩切墨
- 頭繩
- 枉墨矯繩
- 曳繩釣
- 油繩
- 跳繩
- 甕牖繩樞
- 維繩
- 玉繩
- 絳繩
- 枲繩
- 諸繩
- 蛛繩
- 自繩
- 應(yīng)繩
- 赭繩
- 中繩
- 遵繩
- 直繩
- 正色直繩
- 朱繩
- 朱繩縈社
- 朱絲繩
- 準(zhǔn)繩
- 走繩
- 走繩索
- 走繩子
- 枕方寢繩
- 枕石寢繩
- 擲繩
“伎”字詞語(yǔ)
補(bǔ)充糾錯(cuò)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