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擿伏發(fā)隱
tī fú fā yǐn
Hide in the lurch
“擿伏發(fā)隱”的成語拼音為:tī fú fā yǐn,注音:ㄊㄧ ㄈㄨˊ ㄈㄚ ㄧㄣˇ,詞性: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蒞任之后,擿伏發(fā)隱,不畏豪橫,不上半年,治得縣中奸尻斂跡,盜賊潛蹤,人民悅服?!保窘忉專簲`:揭露。伏:隱藏。發(fā):揭發(fā)。隱:隱蔽。揭露檢舉壞人和隱藏的壞事。亦作“擿奸發(fā)伏”、“擿伏發(fā)奸”。,例句:唐代·杜甫《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拼音 | tī fú fā yǐn |
注音 | ㄊㄧ ㄈㄨˊ ㄈㄚ ㄧㄣˇ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英文 | Hide in the lurch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擿:揭露。伏:隱藏。發(fā):揭發(fā)。隱:隱蔽。揭露檢舉壞人和隱藏的壞事。亦作“擿奸發(fā)伏”、“擿伏發(fā)奸”。 |
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蒞任之后,擿伏發(fā)隱,不畏豪橫,不上半年,治得縣中奸尻斂跡,盜賊潛蹤,人民悅服?!?/td> |
例句 | 唐代·杜甫《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補(bǔ)充糾錯(cuò)
以"隱"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bǔ)充糾錯(cuò)
- 隱占身體:隱藏、掩護(hù)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 隱惡揚(yáng)善:隱:隱匿;揚(yáng):宣揚(yáng)。不談人的壞處,光宣揚(yáng)人的好處。
- 隱晦曲折:隱晦:不明顯。指寫文章或說話時(shí)用隱隱約約、轉(zhuǎn)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dá)某種思想。
- 隱跡埋名:隱藏行蹤、埋沒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 隱介藏形:介:鱗甲。隱藏形體,使人看不見。
- 隱居求志:隱居不仕,以實(shí)現(xiàn)自己的志愿。
- 隱鱗藏彩:比喻潛藏起來,等待時(shí)機(jī)。
- 隱鱗戢翼:龍隱匿鱗甲,鳳收斂翅膀。比喻賢者隱居待時(shí)。
- 隱鱗戢羽:比喻賢者隱居待時(shí)。同“隱鱗戢翼”。
- 隱名埋姓:隱瞞自己的真實(shí)姓名以求不使人知。同“隱姓埋名”。
- 隱然敵國:敵國:相當(dāng)于一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同“隱若敵國”。
- 隱忍不發(fā):隱忍:勉強(qiáng)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說。
- 隱忍不言:隱忍:勉強(qiáng)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說。
- 隱若敵國:隱:威嚴(yán)莊重的樣子;若:象;敵:匹敵,同等;敵國:相當(dāng)于一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
- 隱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陽也擋住了。形容覆蓋的面積廣大。
- 隱姓埋名:隱瞞自己的真實(shí)姓名,不讓別人知道。
- 隱隱約約: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 隱約其詞:指語意隱晦不明或說話躲躲閃閃。亦作“隱約其辭”。
- 隱約其辭:隱約:不明顯,不清楚。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以"擿"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bǔ)充糾錯(cuò)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