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張大其詞
zhāng dà qí cí
exaggerate
“張大其詞”的成語拼音為:zhāng dà qí cí,注音:ㄓㄤ ㄉㄚˋ ㄑㄧˊ ㄘˊ,詞性: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浮夸,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基本解釋:張大:夸大。說話寫文章將內容夸大。,例句:傅二棒錘索性~,說得天花亂墜,不但身到其處,且一一都考較過?!锴濉蔷磋鳌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五十二回
拼音 | zhāng dà qí cí |
注音 | ㄓㄤ ㄉㄚˋ ㄑㄧˊ ㄘˊ |
詞性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浮夸 |
英文 | exaggerat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張大:夸大。說話寫文章將內容夸大。 |
出處 |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
例句 | 傅二棒錘索性~,說得天花亂墜,不但身到其處,且一一都考較過。 ★清·吳敬梓《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二回 |
補充糾錯
以"詞"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詞不達意:詞:言詞;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 詞不逮理:詞:言語,詞句。逮:到;及。指說話、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
- 詞不逮意:詞:言語,詞句;逮:到,及。指說話、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
- 詞鈍意虛:形容由于心虛而說話吞吞吐吐。
- 詞華典贍:文詞華麗,用典周備。
- 詞清訟簡:詞訟清簡。指獄訟稀少,政事清閑。
- 詞窮理極:窮:完,盡;極:終,到頭。把話說完,把理講透。
- 詞窮理盡:指再也找不到理由,無話可說。
- 詞窮理絕:指再也找不到理由,無話可說。同“詞窮理盡”。
- 詞窮理屈:指理由虧屈,無話可說。
- 詞無枝葉:詞:言詞,詞句。形容文字簡煉,無枝蔓之辭。
- 詞嚴義密:措詞嚴謹,道理周密。
- 詞嚴義正:詞:言詞,語言;嚴:嚴謹;義:道理;正:純正。指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 詞言義正:詞: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 詞約指明:言詞簡潔,旨意明確。
- 詞正理直:言詞嚴正,理由充足。
以"張"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張敞畫眉: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為京兆尹。張敞替妻子畫眉毛。舊時比喻夫妻感情好。
- 張本繼末: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
- 張唇植髭:指唇吻開合。形容滔滔不絕地論列是非的樣子。
- 張大其詞:張大:夸大。說話寫文章將內容夸大。
- 張大其辭:把原來的事情夸大。形容言過其實。同“張大其詞”。
- 張大其事:張:夸張。把原來的事情夸大。形容言過其實。亦作“張皇其事”、“張大其辭(詞)”、“張揚其事”。
- 張燈結采:形容節(jié)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同“張燈結彩”。
- 張燈結彩: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節(jié)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 張公吃酒李公顛:后有移花接木或頂缸之義。同“張公吃酒李公醉”。
- 張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誤會而代人受過。
- 張冠李戴: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 張慌失措: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 張皇其事:把原來的事情夸大。形容言過其實。同“張大其詞”。
- 張皇失措:張皇:慌張;失措:舉止失去常態(tài)。驚慌得不知怎么辦才好。
- 張徨失措:慌亂失常,不知所措。同“張皇失措”。
- 張惶失措:慌亂失常,不知所措。同“張皇失措”。
- 張甲李乙:猶言張三李四。
- 張口掉舌:指發(fā)表言論。
- 張口結舌: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fā)愣。
- 張良借箸:張良:西漢時劉邦的謀臣。箸:筷子。張良借(劉邦的)筷子為他籌畫指點。比喻出謀劃策。
- 張脈僨興:血管膨脹,青脈突起。張,通“脹”。后以指因沖動而舉措失宜。
- 張眉努目:揚起眉毛,瞪著眼睛。比喻粗獷淺露。
- 張眉努眼:揚起眉毛,瞪著眼睛。指善于作態(tài)。
- 張眉張眼:驚惶不安的樣子。
- 張袂成帷:張開袖子成為帷幕。形容人多。
- 張袂成陰: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 張三李四:假設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張王李趙:四者皆最常見的姓,連用泛指一般人。
- 張王趙李:泛指一些人。也指尋常之輩。
- 張牙舞爪:張:張開;舞:揮舞。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
- 張眼露睛:指瞪著眼睛說瞎話。
- 張嘴撟舌:猶張口結舌。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