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欺公罔法
qī gōng wǎng fǎ
Deceiving the public and ignoring the law
“欺公罔法”的成語拼音為:qī gōng wǎng fǎ,注音:ㄑㄧ ㄍㄨㄥ ㄨㄤˇ ㄈㄚˇ,詞性: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基本解釋:欺騙公眾,無視法律。,例句:明代·唐順之《薦書》:“然國家待士之重,梁石不永就職,竟日九遷,復(fù)薦當(dāng)國之材,乃欺公罔法。”
拼音 | qī gōng wǎng fǎ |
注音 | ㄑㄧ ㄍㄨㄥ ㄨㄤˇ ㄈㄚˇ |
詞性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
英文 | Deceiving the public and ignoring the law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
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td> |
例句 | 明代·唐順之《薦書》:“然國家待士之重,梁石不永就職,竟日九遷,復(fù)薦當(dāng)國之材,乃欺公罔法?!?/td> |
補充糾錯
以"法"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法不阿貴: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quán)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zhí)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法不傳六耳: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zhí)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 法出多門:門:門徑。指各部門各自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統(tǒng)一,無從執(zhí)行。
- 法出一門:指法律統(tǒng)一,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 法海無邊:佛教中比喻佛法廣大如大海,無邊無際。
- 法家拂士: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輔弼之士。指忠臣賢士。
- 法灸神針:神奇的針灸技術(shù)。
- 法力無邊: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 法輪常轉(zhuǎn):法輪:佛家語,輪有二義,一為運轉(zhuǎn),一為摧碾,佛運轉(zhuǎn)心中清凈妙法以度人,且摧毀世俗一切邪惑之見。指佛法無邊,普濟眾生。
- 法脈準(zhǔn)繩:猶言法則標(biāo)準(zhǔn)。
- 法外施仁:舊時指寬大處理罪犯。
- 法無二門:指法律統(tǒng)一,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變通。同“法出一門”。
- 法無可貸:指按法律不可寬恕。
以"欺"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欺大壓小:欺騙強大的,壓迫弱小的。
- 欺公罔法: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 欺君罔上:欺騙蒙蔽君主。
- 欺君誤國:欺騙君主,禍害國家。
- 欺貧愛富:欺侮貧窮,喜愛富有。
- 欺人太甚:欺負(fù)人太過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 欺人之談:騙人的鬼話。
- 欺人自欺: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欺軟怕硬:欺負(fù)軟弱的,害怕強硬的。
- 欺三瞞四:一再欺騙隱瞞。
- 欺善怕惡: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欺上瞞下: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 欺上罔下: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 欺世盜名: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 欺霜傲雪:形容不畏霜雪嚴(yán)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jīng)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 欺天誑地:欺騙天地神明。形容極其欺詐之能事。
- 欺天罔地:欺騙天地神明。形容欺詐的手段非常高。
- 欺天罔人:騙天騙人。形容欺騙行為之大。
- 欺硬怕軟:欺:欺凌。怕:害怕。欺凌強硬的,害怕軟弱的。指吃硬不吃軟。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