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名存實亡
míng cún shí wáng
cease to exist except in name
“名存實亡”的成語拼音為:míng cún shí wáng,注音:ㄇㄧㄥˊ ㄘㄨㄣˊ ㄕˊ ㄨㄤˊ,詞性:聯(lián)合式;作謂語、補語;形容只剩一個空名,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實亡。”,基本解釋: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例句:明代·李時中《游仙詩》:“嚴冬悲歲暮,遙夜聽猿啼。名存實亡日,人事莫長思。”
拼音 | míng cún shí wáng |
注音 | ㄇㄧㄥˊ ㄘㄨㄣˊ ㄕˊ ㄨㄤˊ |
詞性 | 聯(lián)合式;作謂語、補語;形容只剩一個空名 |
英文 | cease to exist except in nam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 |
出處 |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實亡?!?/td> |
例句 | 明代·李時中《游仙詩》:“嚴冬悲歲暮,遙夜聽猿啼。名存實亡日,人事莫長思?!?/td> |
補充糾錯
以"亡"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亡不待夕:亡:滅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滅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會滅亡。
- 亡不旋跬:猶亡不旋踵。形容時間極短。
- 亡不旋踵:指迅速滅亡。不旋踵,來不及轉(zhuǎn)腳跟。形容時間極短。
- 亡國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遺臣。
- 亡國滅種:國家滅亡,種族滅絕。指一個國家被徹底毀滅。
- 亡國破家:國家覆滅、家庭毀滅。
- 亡國之器:指象箸、玉杯之類的器皿,古代作為驕奢亡國的象征。
- 亡國之社:已亡國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將其作為亡國的象征,以自儆戒。
- 亡國之聲:指淫靡的音樂。
- 亡國之音: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xiàn)為哀思的曲調(diào),后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 亡魂喪膽:形容驚慌恐懼到極點。
- 亡魂喪魄:形容非常驚慌恐懼或心神不寧。
- 亡魂失魄: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xiàn)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亡戟得矛: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
- 亡可奈何:無可奈何。指只能如此,沒有別的辦法。
- 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
- 亡秦三戶: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tǒng)治之事。
- 亡矢遺鏃:損失箭和箭頭。比喻軍事上的細微損失。
- 亡羊補牢: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 亡羊得牛: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 亡羊之嘆:亡:丟失。嘆:嘆息。為丟失了羊而嘆息。比喻探索學問,徘徊歧路,結(jié)果一無所得,空留遺憾。亦作“亡羊歧路”。
- 亡猿禍木:比喻欲損人反而害己的行為。
- 亡猿災木:比喻欲損人反而害己的行為。同“亡猿禍木”。
以"名"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名標青史: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yè)巨大,永垂不朽。
- 名我固當:叫我這個名字實在很恰當。
- 名不符實:名聲與實際不符。
- 名不副實:副:相稱,符合。名聲或名義和實際不相符。指空有虛名。
- 名不虛傳:虛:假。傳出的名聲不是虛假的。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 名不虛得:指盛名非憑空取得。
- 名不虛立: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虛妄。
- 名不正,言不順: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 名垂后世:好名聲流傳的后代。
- 名垂千古: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
- 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把姓名事跡記載在歷史書籍上。形容功業(yè)巨大,永垂不朽。
- 名垂萬古:指名聲永遠流傳。
- 名垂竹帛: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
- 名從主人:事物以主人所稱之名為名。
- 名存實亡: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
- 名德重望:猶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名符其實: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同“名副其實”。
- 名副其實: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 名高難副:副:相稱。指盛名之下,實際難與相符。
- 名高天下:比喻全國聞名。
- 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權貴。亦作“名公鉅卿”。
- 名公巨人:指有名望的顯要人物。亦作“名公鉅人”。
- 名公鉅卿:指有名望的權貴。同“名公巨卿”。
- 名公鉅人:指有名望的顯要人物。同“名公巨人”。
- 名過其實:名聲超過實際才能。
- 名靰利鞚:猶名韁利鎖。比喻名利束縛人就象韁繩和鎖鏈一樣。
- 名韁利鎖:韁:韁繩。比喻名利束縛人就象韁繩和鎖鏈一樣。
- 名利雙收:既得名聲,又獲利益。
-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 名流巨子:著名人士與重要人物。
- 名落孫山: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后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 名滿天下:天下聞名。形容名聲極大。
- 名貿(mào)實易:貿(mào):齊等;易:變易。指名稱相似,實質(zhì)不同。
- 名門世族: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 名目繁多:指事物的花樣或名稱非常多。
- 名卿鉅公: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權貴。
- 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遠流長的大河。
- 名山勝川:風景優(yōu)美的著名河山。
- 名山勝水:風景優(yōu)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勝川”。
- 名山事業(yè):指著作。
- 名聲過實:名聲超過實際。指虛有其名。
- 名聲籍甚:比喻名聲極大。
- 名勝古跡:風景優(yōu)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地方。
- 名師出高徒: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于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
- 名實難副:名聲大,實際才能與名聲不相稱。
- 名實相符:名聲與實際一致。
- 名實相副:名聲和實際一致。
- 名士風流:名士:指恃才放達不拘小節(jié)的人。名士的風度和習氣。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
- 名同實異:名稱相同,而實質(zhì)不一樣。
- 名聞遐邇:名聲傳揚到各地,形容名聲很大。
- 名下無虛: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名不虛傳。
- 名揚四海:四海:天下。名聲傳揚到天下。形容名聲很大。
- 名噪一時:噪:群鳴。一時名聲很大。名聲傳揚于一個時期。
- 名震一時:名聲震動當時社會。
- 名正理順:指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 名正言順: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 名重一時:名:名聲;一時:當代。一個時期內(nèi)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