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焦唇干舌
jiāo chún gàn shé
Scorched lips and dry tongue
“焦唇干舌”的成語拼音為:jiāo chún gàn shé,注音:ㄐㄧㄠ ㄔㄨㄣˊ ㄍㄢ ㄕㄜˊ,詞性: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比喻句,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孔子家語·屈節(jié)》:“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基本解釋:指憂心如焚,唇舌亦為之干枯。,例句:《孟子·公孫丑上》:“焦唇干舌而不食,飧而不飽,疾而不瘳,窮而不能自保者,惡乎自疾哉?”
拼音 | jiāo chún gàn shé |
注音 | ㄐㄧㄠ ㄔㄨㄣˊ ㄍㄢ ㄕㄜˊ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比喻句 |
英文 | Scorched lips and dry tongu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指憂心如焚,唇舌亦為之干枯。 |
出處 | 《孔子家語·屈節(jié)》:“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 |
例句 | 《孟子·公孫丑上》:“焦唇干舌而不食,飧而不飽,疾而不瘳,窮而不能自保者,惡乎自疾哉?” |
補(bǔ)充糾錯(cuò)
以"舌"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bǔ)充糾錯(cuò)
- 舌敝唇焦:敝:破碎;焦:干枯。說話說得舌頭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費(fèi)盡了唇舌。
- 舌敝耳聾:講的人舌頭破了,聽的人耳朵聾了。形容議論多而雜,別人不予理睬。
- 舌端月旦:指常在談話中議論別人。
- 舌鋒如火:比喻話說得十分尖銳。
- 舌尖口快:尖:尖銳,鋒利。快:銳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說話爽快。也指說話尖刻,不肯讓人。
- 舌劍唇槍:舌如劍,唇象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 舌撟不下:撟:翹起。翹起舌頭,久久不能放下。形容驚訝或害怕時(shí)的神態(tài)。
- 舌橋不下:形容驚訝的神態(tài)。
- 舌戰(zhàn)群儒:舌戰(zhàn):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并駁倒對方。
以"焦"字結(jié)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bǔ)充糾錯(cuò)
- 焦熬投石:焦熬:指在火上久燒變脆的東西。拿非常脆的東西去碰石頭。比喻事情一定失敗。
- 焦唇敝舌:指費(fèi)盡口舌。
- 焦唇干肺:指憂心如焚,肺為之枯干。
- 焦唇干舌:指憂心如焚,唇舌亦為之干枯。
- 焦金流石:將金屬、石頭燒焦、熔化。形容天氣極度干旱、炎熱。
- 焦金爍石: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氣酷熱。
- 焦眉愁眼:形容憂慮愁苦的表情。
- 焦眉苦臉: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 焦眉皺眼:形容憂慮愁苦的表情。同“焦眉愁眼”。
- 焦沙爛石:將沙燒焦,石燒爛。形容天氣非常酷熱。
- 焦思苦慮:著急憂慮,苦心思考。
- 焦頭爛額:燒焦了頭,灼傷了額。比喻非常狼狽窘迫。有時(shí)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帶有夸張的意思。
- 焦心勞思:形容人非常操心、擔(dān)憂。
- 焦心熱中:費(fèi)盡心思,萬分憂慮。
大家都在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