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無根藤
wú gēn téng

無根藤藥材相關詳細信息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 無根藤 |
藥材拼音 | wú gēn téng |
藥材別名 | 無頭藤、無娘藤、無根草、菟絲藤、羅網(wǎng)藤、金絲藤 |
英文名稱 | dodder laurel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藥用部分 | 來源于樟科植物無根藤CassythailiformisL.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寄生纏繞草本,借盤狀吸根附于寄主上。莖線狀,綠色或綠褐色,嫩莖被銹色短柔毛。葉退化為微小鱗片。穗狀花序長2~5厘米,苞片及小苞片微小,寬卵形,被緣毛?;O小,兩性,白色,長不到2毫米,花被裂片6,排成2輪,外輪3枚小,圓形;能育雄蕊9,分3輪。果實小,球形,包藏于花后增大的肉質(zhì)果托內(nèi)?;?、果期5~12月。 |
產(chǎn)地分布 | 寄生纏繞于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分布于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及臺灣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曬干或陰干。 |
藥材性狀 | 呈細長圓柱形,略扭曲,直徑1~2.5毫米。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具細縱紋和黃棕色茸毛,分枝處可見小鱗片,扭曲處常有盤狀吸根?;ㄐ?,排成穗狀花序,長2~5厘米。果卵球形,包藏于肉質(zhì)果托內(nèi),頂端開口,直徑約4毫米,無柄。質(zhì)脆,斷面皮部纖維性,木質(zhì)部黃白色。氣微,味淡。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涼,味淡。歸經(jīng)無。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10克,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或煎水洗。用治結(jié)膜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小兒疳積、水腫、咯血,癰瘡、燙傷。 |
藥理研究 | 在進行傷寒沙門菌株中的抗苯并芘致突變活性研究時,發(fā)現(xiàn)無根藤提取物降低苯并芘致突變活性達99%,且其有效成分存在于水不溶部分,對熱穩(wěn)定,提取物經(jīng)121℃滅菌20分鐘仍有用。 |
化學成分 | 從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出無根藤堿、無根藤定堿、無根藤末丁、無根藤末里丁、六駁堿、月桂若實堿及衛(wèi)矛醇、鞣質(zhì)等。 |
使用禁忌 | 孕婦忌服。 |
配伍藥方 | 治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青藤4兩,釣鉤藤4兩,紅藤(即理省藤)4兩,丁公藤(又名風藤)4兩,桑絡藤4兩,菟絲藤(即無根藤)4兩,天仙藤(即青木香)4兩,陰地蕨(名地茶,取根)4兩,忍冬藤2兩,五味子藤(俗名紅內(nèi)消)2兩。上切細,以無灰老酒1大斗,用瓷罐1個盛酒,其藥用真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氣,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每服1盞,1日3次。病在上,食后及臥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醫(yī)學正傳》卷四·經(jīng)驗九藤酒) |
- 解表藥
- 辛溫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
- 清熱藥
- 清虛熱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涼血藥 清熱燥濕藥
- 祛風濕藥
- 祛風濕散寒藥 祛風濕清熱藥 祛風濕強筋骨藥
- 瀉下藥
-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 利水滲濕藥
-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 止血藥
- 收斂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溫經(jīng)止血藥
- 活血化瘀藥
-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 化痰止咳平喘藥
-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 安神藥
- 重鎮(zhèn)安神藥 養(yǎng)心安神藥
- 平肝息風藥
- 平抑肝陽藥 息風止痙藥
- 補虛藥
-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 收澀藥
- 固表止汗藥 斂肺澀腸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 其他
- 涌吐藥 殺蟲止癢藥 拔毒生肌藥 化濕藥 驅(qū)蟲藥 消食藥 溫里藥 開竅藥 理氣藥
大家都在看
-
雷丸 léi wán
功效與作用:殺蟲消積。屬驅(qū)蟲藥。
-
澤蘭 zé lán
功效與作用:行血利尿、散郁舒肝。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有增強子宮收縮、抗凝血、改善血瘀癥等主要藥理作用。
-
喜樹果 xǐ shù guǒ
功效與作用:抗癌,散結(jié),破血化瘀。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破血消癥藥。
-
陸英 lù yīng
功效與作用:祛風,利濕,舒筋,活血。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
鬧羊花 nào yáng huā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散瘀定痛。屬祛風濕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濕強筋骨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