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山菅蘭
shān jiān lán

山菅蘭藥材相關(guān)詳細(xì)信息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 山菅蘭 |
藥材拼音 | shān jiān lán |
藥材別名 | 山貓兒、桔梗蘭、假射干、蛇王修、山交剪 |
英文名稱 | Cymbidium japonicum |
功效分類 | 拔毒生肌藥 |
藥用部分 | 百合科植物山菅蘭Dianella ensi- folia (L.) DC.的根莖及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草本。具根莖。葉2列狀排列,條狀披針形,長30cm以上,寬1.2~3cm 以上,基部鞘狀套折,先端長漸尖,邊緣和沿葉青中脈具細(xì)銳齒??偁罨ㄐ蚪M成頂生圓錐花序,分枝疏敷;花淡黃色、綠白色至淡紫色;具長短不一的花梗;花被片6,長圓狀披針形,開展;雄蕊6,花絲極厚,花藥線形,暗棕色;子房近圓形,花柱線狀,柱頭部明顯的3裂。漿果卵圓形,藍(lán)紫色,光滑;種子5~6顆,黑色。 |
產(chǎn)地分布 | 產(chǎn)地在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江西、福建、臺灣、浙江。 |
采收加工 | 四季可采,洗凈,去皮曬干。 |
藥材性狀 | 根狀莖極短,直徑約1cm,節(jié)間亦短,長約5mm(頂部帶有地上莖莖基),節(jié)上有鱗葉殘留和多數(shù)長短不一須根,均為淺灰黑色。須根直徑約1.5mm,具細(xì)縱棱及環(huán)狀裂痕,或皮層脫落露出淺棕色木質(zhì)部,較易折斷,斷面肉眼可見髓部中空。氣微,味辛。以粗大、干燥易折斷者為佳。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溫,味辛。歸經(jīng)無。 |
功效作用 | 拔毒消腫,散瘀止痛。屬拔毒生肌藥。 |
臨床應(yīng)用 |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醋調(diào)敷。外用主治瘰疬,癰疽瘡癬,跌打損傷,淋巴結(jié)結(jié)核,淋巴結(jié)炎。 |
藥理研究 | 全草有毒,家畜中毒可致死。人誤食其果可引起呃逆,甚至呼吸困難而死。可按中毒急救一般原則處理,并對癥治療。 |
化學(xué)成分 | 山菅蘭含酸模素(musizin, dianellidin),2,4-二羥基-3,5,6-三甲基苯甲酸甲酯(methyl-2,4-dihydroxy-3,5,6-trimethyl- benzoate)、2,4-二羥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methyl-2,4-dihydroxy-3,6-dimethylbenzo- ate)等。 |
使用禁忌 | 有大毒,嚴(yán)禁內(nèi)服。 |
配伍藥方 | 頸疬毒:山菅蘭適量,搗爛,用面料裹敷患處。(《《生草藥性備要》》) |
- 解表藥
- 辛溫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
- 清熱藥
- 清虛熱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涼血藥 清熱燥濕藥
- 祛風(fēng)濕藥
- 祛風(fēng)濕散寒藥 祛風(fēng)濕清熱藥 祛風(fēng)濕強筋骨藥
- 瀉下藥
-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 利水滲濕藥
-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 止血藥
- 收斂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溫經(jīng)止血藥
- 活血化瘀藥
-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 化痰止咳平喘藥
-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 安神藥
- 重鎮(zhèn)安神藥 養(yǎng)心安神藥
- 平肝息風(fēng)藥
- 平抑肝陽藥 息風(fēng)止痙藥
- 補虛藥
-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 收澀藥
- 固表止汗藥 斂肺澀腸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 其他
- 涌吐藥 殺蟲止癢藥 拔毒生肌藥 化濕藥 驅(qū)蟲藥 消食藥 溫里藥 開竅藥 理氣藥
大家都在看
-
女貞子 nǚ zhēn zǐ
功效與作用:滋補肝腎、明目烏發(fā)。屬補虛藥分類下的補陰藥。
-
黃芩 huáng qín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
鴨腳木皮 yā jiǎo mù pí
功效與作用:發(fā)汗解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fēng)除濕。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胡荽 hú suī
功效與作用:發(fā)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
廣昆布 guǎng kūn bù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軟堅、消痰、利水、降血壓。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