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九香蟲
jiǔ xiāng chóng

九香蟲藥材相關(guān)詳細(xì)信息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 九香蟲 |
藥材拼音 | jiǔ xiāng chóng |
藥材別名 | 臭屁蟲、屁板蟲、瓜黑蝽、黑兜蟲 |
英文名稱 | aspongopus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 |
藥用部分 | 蝽科昆蟲九香蟲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蟲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全蟲六角狀橢圓形而扁平,紫黑色帶銅色光澤。頭小,略呈三角形,復(fù)眼突出,卵圓形,單眼1對。喙較短,觸角5節(jié)。前胸背板及小盾片均具不規(guī)則橫皺紋。翅2對,前翅為半鞘翅,棕紅色,翅末1/3為膜質(zhì)。足3對,褐色,以后足最長。腹面密布細(xì)刻及皺紋,后胸膜板前緣區(qū)有2個臭孔,能由此放出臭氣。 |
產(chǎn)地分布 | 成蟲常在土塊、石塊下及石縫中越冬,每年3月飛出。分布于我國西南、華南、華東地區(qū)與湖北、湖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春、秋季捕捉。置適宜容器內(nèi),用酒少許將其悶死,取出陰干;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干燥。 |
藥材性狀 | 本品呈六角狀扁橢圓形,長1.6~2厘米,寬約1厘米。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澤。頭部小,與胸部略呈三角形,復(fù)眼突出,卵圓狀,單眼l對,觸角1對各5節(jié),多已脫落。背部有翅2對,外面的l對基部較硬,內(nèi)部1對為膜質(zhì),透明;胸部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每節(jié)近邊緣處有突起的小點。質(zhì)脆,折斷后腹內(nèi)有淺棕色的內(nèi)含物。氣特異,味微成。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溫,味辛、咸。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
功效作用 | 行氣止痛、溫腎壯陽。屬理氣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3~9克,煎湯;或入散劑,0.6~1.2克。一般炮制后用。用治肝胃不和或寒郁中焦所致的胸肋胃脘脹痛以及腎陽不足之腰痛、陽痿。 |
藥理研究 | 實驗表明,九香蟲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其水煎液具有較強的纖溶作用和鎮(zhèn)痛作用。九香蟲的抗癌、抑癌元素錳和鎂含量較高,可能有抗癌作用。 |
化學(xué)成分 | 含脂肪、蛋白質(zhì)、甲殼質(zhì)等。脂肪中含棕櫚酸、硬脂酸、油酸。 |
使用禁忌 | 陰虛內(nèi)熱者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利膈間滯氣,助肝腎虧損:九香蟲(半生半熟)30克,車前子(微炒)12克,陳皮12克,白術(shù)15克,杜仲(酥炙)24克。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克,鹽白湯或鹽酒送下,空心服,臨臥仍服一次。(《攝生眾妙方》烏龍丸) ②治慢性肝炎之脅痛:九香蟲150克,參三七200克,炙全蝎100克,研極細(xì)末,水泛為丸如蘇子大。每服1.5克。早、晚各1次,開水送下。(《蟲類藥的應(yīng)用》寧痛丸) ③治喘息型慢性氣管炎:將九香蟲用火焙焦,研成粉與雞蛋攪勻,再用芝麻油或棉油煎雞蛋(不用豬油),每日1次,每次用雞蛋、九香蟲各1個。服藥期間,忌食豬油和吸煙。[《河南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79,(4):66] ④治血管瘤:九香蟲若干只,以鑷子兩把,一把夾住九香蟲前半部,另一把夾破蟲體尾部,擠出其腹腔內(nèi)容物,涂在血管瘤上。視血管瘤面積的大小,涂布均勻為度,每日3~4次,連用數(shù)日[《中醫(yī)雜志》1987,(1 1):40] |
- 解表藥
- 辛溫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
- 清熱藥
- 清虛熱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涼血藥 清熱燥濕藥
- 祛風(fēng)濕藥
- 祛風(fēng)濕散寒藥 祛風(fēng)濕清熱藥 祛風(fēng)濕強筋骨藥
- 瀉下藥
-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 利水滲濕藥
-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 止血藥
- 收斂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溫經(jīng)止血藥
- 活血化瘀藥
-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 化痰止咳平喘藥
-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 安神藥
- 重鎮(zhèn)安神藥 養(yǎng)心安神藥
- 平肝息風(fēng)藥
- 平抑肝陽藥 息風(fēng)止痙藥
- 補虛藥
-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 收澀藥
- 固表止汗藥 斂肺澀腸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 其他
- 涌吐藥 殺蟲止癢藥 拔毒生肌藥 化濕藥 驅(qū)蟲藥 消食藥 溫里藥 開竅藥 理氣藥
大家都在看
-
女貞子 nǚ zhēn zǐ
功效與作用:滋補肝腎、明目烏發(fā)。屬補虛藥分類下的補陰藥。
-
黃芩 huáng qín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
鴨腳木皮 yā jiǎo mù pí
功效與作用:發(fā)汗解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fēng)除濕。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胡荽 hú suī
功效與作用:發(fā)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
廣昆布 guǎng kūn bù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軟堅、消痰、利水、降血壓。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