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阿魏
ā wèi

阿魏藥材相關(guān)詳細信息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 阿魏 |
藥材拼音 | ā wèi |
藥材別名 | 熏渠、魏去疾、哈昔泥、五彩魏、臭阿魏、阿虞 |
英文名稱 | Ferula asafoetida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 |
藥用部分 | 來源于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K. M. Shen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M.Shen的樹脂。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全株具強烈的蔥蒜樣氣味。根粗大,圓錐形。莖粗壯,被柔毛,自基部分枝并形成圓錐形?;糠种ド?,上部分枝輪生。葉片灰綠色,三角狀卵形。三出三次羽狀全裂,頂裂片寬橢圓形,先端具齒或淺裂,基部下延,上面被疏毛,下面密生白柔毛。頂生傘形花序近無柄,側(cè)生傘形花序(1~)2~4,對生或互生,花序梗延長,超出頂生花序,傘形花序直徑8~12厘米,無苞片,傘幅5~25,被柔毛。小苞片寬披針形,早落?;ò瓯趁姹蝗崦V珗A錐形,基部擴大,邊緣波狀。果實橢圓形,長10~12毫米,寬5~6毫米,疏被柔毛,棱間油管3~4個,合生面12~14個。花果期4~6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海拔800~900米的沙漠帶礫石的黏質(zhì)土壤上。分布于新疆西部。 |
采收加工 | 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莖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滲出的乳狀樹脂,陰干。 |
藥材性狀 | 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和脂膏狀。顏色深淺不一,表面蠟黃色至棕黃色。塊狀者體輕,質(zhì)地似蠟,斷面稍有孔隙;新鮮切面顏色較淺,放置后色漸深。脂膏狀者黏稠,灰白色。具強烈而持久的蒜樣特異臭氣,味辛辣,嚼之有灼燒感。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溫,味苦、辛。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 |
功效作用 | 消積,化瘕,散痞,殺蟲。屬理氣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1~1.5克,內(nèi)服:入丸、散。外用:適量,熬制藥膏或研末入膏藥內(nèi)敷貼。用于肉食積滯,瘀血癮瘕,腹中痞塊,蟲積腹痛。 |
藥理研究 | 1.對子宮的作用:阿魏混懸液4×10ˉ3克(生藥)對未孕小鼠和家兔離體子宮的自發(fā)性收縮有明顯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圍內(nèi)增加阿魏劑量其抑制作用隨之增強。對垂體后葉素、麥角新堿引起的子宮痙攣性收縮有拮抗作用,但對孕兔離體子宮則表現(xiàn)興奮作用。當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較高時,阿魏對子宮的抑制作用增強,若體內(nèi)孕酮水平較高時,則對子宮的興奮作用增強。2.終止妊娠作用:阿魏脂溶性成分經(jīng)硅膠色譜分析,以石油醚和石油醚-乙酸乙酯(9:1)洗脫后的兩種油狀物均具有抗生育作用,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洗脫物活性較強。阿魏兩種脂溶性成分180mg/kg灌胃,每日2次,連續(xù)3天,對小鼠妊娠早期(7天)終止率為100%,對妊娠中期(11天)終止率分別為92%和93%。3.對心臟的作用:新疆阿魏水煎劑及水一醇提取液能降低離體蛙心的心跳振幅,增加心率。還有抗過敏、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揮發(fā)油(20.74%)及香豆素類化合物。還含阿魏酸酯和阿魏酸。 |
使用禁忌 | 脾胃虛弱及孕婦忌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諸積:雞子五枚,阿魏五分,黃蠟一兩。鍋內(nèi)一處煎。分作十服,溫湯空心服。(《赤水玄珠》脾積膏) ②治男婦痞塊:阿魏一兩,生漆(濾過)、蒼耳各四兩,蜂蜜六兩。和勻入錫罐內(nèi),密封罐口,置鍋內(nèi)水煮三炷香久,取起候冷。每服二茶匙,食遠燒酒調(diào)下,日三次。忌油膩發(fā)毒物。(《醫(yī)學入門》生漆膏) ③治瘧疾:煙脂、阿魏各一大豆許,同研。以大蒜肉研和為膏,用大核桃一枚,劈開去仁,取一片以藥膏子填在核內(nèi)。瘧發(fā)時,用藥核桃覆在手虎口上,男左女右,令藥著肉,以緋帛系定,經(jīng)宿乃去。(《圣濟總錄》扼虎膏) ④治瘧母結(jié)癖,寒熱無已:真阿魏、雄黃各二錢半,朱砂一錢半。上沸湯泡阿魏研散,雄、朱為末和之,稀面糊丸桐子大。每一丸,人參煎湯,候冷,空心服。瘴瘧,桃枝煎湯,冷服。臨發(fā),磨一丸,敷鼻頭、口畔。(《直指方》經(jīng)效瘧丹) ⑤治敗精惡物不出,結(jié)成疝,痛不可忍:阿魏二兩(酢和養(yǎng)麥面裹,火煨熟),檳榔(大者)二個,刮空,滴乳香滿盛,刮下來,用蕎麥拌作餅,慢火煨。上細末,入硇砂一錢,赤芍一兩,同為末,面糊搜和丸,如梧子大。鹽酒下。(《脈因證治》應(yīng)痛丸) ⑥治白虎風身體疼痛不可忍,轉(zhuǎn)動不得:阿魏半錢匕,地龍十五條(白色少泥者,微炒),乳香(研)、好茶末各一錢匕。上為細散。分兩服,空心熱酒調(diào)下,更吃熱豆淋酒、熱姜稀粥,以衣被覆取微汗。(《圣濟總錄》阿魏散) ⑦治牙痛:阿魏、臭豆各一分。上藥同研如粉,以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綿裹,隨患處左右插在耳門內(nèi)。(《圣惠方》) |
- 解表藥
- 辛溫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
- 清熱藥
- 清虛熱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涼血藥 清熱燥濕藥
- 祛風濕藥
- 祛風濕散寒藥 祛風濕清熱藥 祛風濕強筋骨藥
- 瀉下藥
-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 利水滲濕藥
-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 止血藥
- 收斂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溫經(jīng)止血藥
- 活血化瘀藥
-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 化痰止咳平喘藥
-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 安神藥
- 重鎮(zhèn)安神藥 養(yǎng)心安神藥
- 平肝息風藥
- 平抑肝陽藥 息風止痙藥
- 補虛藥
-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 收澀藥
- 固表止汗藥 斂肺澀腸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 其他
- 涌吐藥 殺蟲止癢藥 拔毒生肌藥 化濕藥 驅(qū)蟲藥 消食藥 溫里藥 開竅藥 理氣藥
大家都在看
-
女貞子 nǚ zhēn zǐ
功效與作用:滋補肝腎、明目烏發(fā)。屬補虛藥分類下的補陰藥。
-
黃芩 huáng qín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
鴨腳木皮 yā jiǎo mù pí
功效與作用:發(fā)汗解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除濕。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胡荽 hú suī
功效與作用:發(fā)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
廣昆布 guǎng kūn bù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軟堅、消痰、利水、降血壓。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