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太白花
tài bái huā

太白花藥材相關(guān)詳細信息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 太白花 |
藥材拼音 | tài bái huā |
藥材別名 | 高山石蕊、嶺石蕊、雀兒石蕊 |
英文名稱 | alpine Cladonia |
功效分類 | 息風(fēng)止痙藥 |
藥用部分 | 為石蕊科石蕊屬植物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Opiz)Pouzar et Vezda[C.alpestris (L.) Rabenh]的干燥枝狀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枝狀地衣,全體淡黃綠色。主軸子器柄不明顯,為等長4~6叉廣開分枝,枝腋間有小穿孔;枝頂端呈星狀排列的尖頭,中央有裂孔;分枝稠密,全體呈圓柱形,潮濕時膨脹成海綿狀;表面呈灰綠色或淡黃綠色,基部呈污灰色,漸次腐爛。子囊盤呈褐色,小型,頂生于果柄上。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高山地帶較干燥的巖石表面和砂土地的落葉層上以及灌從下的苔蘚叢中。分布于內(nèi)蒙古、吉林、黑龍江、云南、陜西、甘肅、新疆等地。 |
采收加工 | 四季可采,去雜質(zhì)后曬干。 |
藥材性狀 | 太白花呈稠密的球形團叢,大小不一,中空,稍硬而易碎,太白花表面呈灰綠色或淡黃綠色,近基部呈現(xiàn)污灰色。果柄主軸水明顯,為等長4~5(6)叉廣開分枝,少數(shù)分枝為2~3叉,枝腋間有小穿孔,枝頂端呈星狀排列的尖頭,中央有裂孔。分生孢子器呈黑褐色,生于果柄小枝的頂端。氣微,味微酸,澀。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平,味淡。歸肝經(jīng)。 |
功效作用 | 平肝明日,止血調(diào)經(jīng)。屬平肝息風(fēng)藥下屬分類的息風(fēng)止痙藥。 |
臨床應(yīng)用 | 內(nèi)服:煎湯,用量3~15克。主治風(fēng)陽上擾,頭暈?zāi)垦?,偏頭痛,目疾,鼻衄,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 |
藥理研究 | 太白花乙醚提取部位中成分TBH2-2和TBH2-6對兔離體主動脈血管有舒張作用,太白花石油醚提取部位中所含成分TBH-G-8對離體蛙心心肌收縮力有抑制作用。 |
化學(xué)成分 | 地衣枝狀體含黑茶漬素,松蘿酸,珠光酸,2-羥基-4-甲氧岳6-正戊基苯甲酸,2,4-二羥基-6-正戊基苯甲酸及雀石蕊多糖。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1.治頭暈?zāi)垦#禾谆?、藁本、天麻、法夏曲、白術(shù)各等分。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療眩湯) 2.治高血壓病,頭暈?zāi)垦#禾谆?、茱苓草、羊角參、小暈雞頭(小貫眾)各15克,夏枯草24克。水煎,加白糖服。(《陜西中草藥》) 3.治諸目疾:太白花、狗心草、天蓬草、木賊草、細辛各等分。燉豬肺食之。(《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4.治偏頭痛,白帶,頭暈?zāi)垦?,虛勞:太白?0克,燉豬蹄或鳥雞肉吃。(《陜西中草藥》) |
- 解表藥
- 辛溫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
- 清熱藥
- 清虛熱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涼血藥 清熱燥濕藥
- 祛風(fēng)濕藥
- 祛風(fēng)濕散寒藥 祛風(fēng)濕清熱藥 祛風(fēng)濕強筋骨藥
- 瀉下藥
-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 利水滲濕藥
-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 止血藥
- 收斂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溫經(jīng)止血藥
- 活血化瘀藥
-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 化痰止咳平喘藥
-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 安神藥
- 重鎮(zhèn)安神藥 養(yǎng)心安神藥
- 平肝息風(fēng)藥
- 平抑肝陽藥 息風(fēng)止痙藥
- 補虛藥
-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 收澀藥
- 固表止汗藥 斂肺澀腸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 其他
- 涌吐藥 殺蟲止癢藥 拔毒生肌藥 化濕藥 驅(qū)蟲藥 消食藥 溫里藥 開竅藥 理氣藥
大家都在看
-
女貞子 nǚ zhēn zǐ
功效與作用:滋補肝腎、明目烏發(fā)。屬補虛藥分類下的補陰藥。
-
黃芩 huáng qín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
鴨腳木皮 yā jiǎo mù pí
功效與作用:發(fā)汗解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fēng)除濕。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胡荽 hú suī
功效與作用:發(fā)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
廣昆布 guǎng kūn bù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軟堅、消痰、利水、降血壓。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