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大戟
dà jǐ

大戟藥材相關(guān)詳細信息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 大戟 |
藥材拼音 | dà jǐ |
藥材別名 | 京大戟、黃花大戟、紫大戟、下馬仙、黃芽大戟 |
英文名稱 | Euphorbia pekinensis |
功效分類 | 峻下逐水藥 |
藥用部分 | 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細長,圓錐狀。莖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單葉互生;幾無柄;長圓形或披針形,長3~6厘米,寬6~12毫米,全緣,下面稍被白粉。杯狀聚傘花序,通常5枝,排列成復(fù)傘形;基部有葉狀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數(shù)回分枝,分枝處著生近圓形的苞葉4或2,對生;雌、雄花均無花被,花序基部苞葉近腎形;萼狀總苞內(nèi)有雄花多數(shù),每花僅有雄蕊1枚,花線細柱形;花序中央有雌花1,僅雌蕊1枚,子房圓形,花柱3,頂端分叉,伸出總苞外并常下垂。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具疣狀突起物。種子卵圓形,表面光滑,灰褐色。花期4~6月,果期6~7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及較陰濕的樹林下。分布于東北、華東及河北等地。 |
采收加工 | 春季未發(fā)芽前,或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凈曬干。 |
藥材性狀 | 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15~20厘米,直徑可達4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粗糙而具側(cè)根,頂端多膨大,上有許多圓形的地上莖痕,向下漸細,有縱直溝紋及橫生皮孔與支根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類白色至灰棕色。氣無,味苦澀。以根條均勻、肥嫩、質(zhì)軟無須者為佳。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寒,味苦。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
功效作用 | 瀉水飲、利二便。屬瀉下藥下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臨床應(yīng)用 | 應(yīng)用治療慢性腎炎水腫、水臌、痰飲、瘰疬、癰疽腫毒。內(nèi)服:煎湯,用量2~5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
藥理研究 | 大戟根乙醚抽出物有致瀉作用,熱水抽出物對貓有劇瀉作用。根皮70%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動物,血壓輕微上升,腎容積顯著縮小,無論劑量大小,利尿作用均不顯著。健康成人服煎劑亦無明顯利尿作用。提取液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能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東北的大戟(Euphorbia sp.)鮮葉汁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但除去鞣質(zhì)后,抗菌作用即消失,制劑保存數(shù)天或加熱亦可使抗菌作用減弱甚至喪失。 |
化學成分 | 本品主要含大戟酮、生物堿,大戟色素體A、大戟色素體B等。 |
使用禁忌 | 體弱者慎服,虛寒水腫者及孕婦禁服。不宜與甘草同用。 |
配伍藥方 | ①治腹脹如石,或陰囊腫大: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為末,醋調(diào)涂,或用白面調(diào)藥敷肚下;先用熟水嚼甘草,后以藥敷肚上。(《赤水玄珠》) ②治黃疸,小便不通:京大戟30克、茵陳60克,水浸,空心服。(《本草匯言》引大氏方) ③治風癮疹:京大戟末90克,以水二斗(升)煮取一升涂之。(《圣惠方》) ④治淋巴結(jié)核:京大戟60克,雞蛋7個。將藥和雞蛋共放砂鍋內(nèi)、水煮3小時,將蛋取出,每一早食雞蛋1個,7天為1療程。(《全國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⑤治牙齒搖痛:京大戟咬于痛處,良。(《綱目》引《生生編》) |
- 解表藥
- 辛溫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
- 清熱藥
- 清虛熱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涼血藥 清熱燥濕藥
- 祛風濕藥
- 祛風濕散寒藥 祛風濕清熱藥 祛風濕強筋骨藥
- 瀉下藥
-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 利水滲濕藥
-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 止血藥
- 收斂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溫經(jīng)止血藥
- 活血化瘀藥
-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 化痰止咳平喘藥
-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 安神藥
- 重鎮(zhèn)安神藥 養(yǎng)心安神藥
- 平肝息風藥
- 平抑肝陽藥 息風止痙藥
- 補虛藥
-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 收澀藥
- 固表止汗藥 斂肺澀腸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 其他
- 涌吐藥 殺蟲止癢藥 拔毒生肌藥 化濕藥 驅(qū)蟲藥 消食藥 溫里藥 開竅藥 理氣藥
大家都在看
-
女貞子 nǚ zhēn zǐ
功效與作用:滋補肝腎、明目烏發(fā)。屬補虛藥分類下的補陰藥。
-
黃芩 huáng qín
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
鴨腳木皮 yā jiǎo mù pí
功效與作用:發(fā)汗解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除濕。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胡荽 hú suī
功效與作用:發(fā)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
廣昆布 guǎng kūn bù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軟堅、消痰、利水、降血壓。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分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