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針灸治療胃炎
辨證治療:
主穴:足三里、內(nèi)關
1.寒邪凝滯
【診斷要點】胃痛暴作,痛勢較劇,得溫痛減,遇寒痛增,口和不渴,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
【處方】中脘、梁丘
2.飲食停滯
【診斷要點】胃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氣后痛減,口氣重濁,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或弦滑。
【處方】中脘、天樞
3.肝氣犯胃
【診斷要點】胃脘脹滿,脘痛連脅或痛無定處,噯氣頻繁,每因惱怒、郁悶發(fā)作或加重;苔薄白,脈沉弦或沉細。
【處方】期門、陽陵泉
4.濕熱中阻:
【診斷要點】胃脘灼熱脹痛,得食則重,甚食入即吐,泛酸嘈雜,口干口苔,口氣重濁;舌紅,邊尖尤甚,苔黃膩,脈滑數(shù)。
【處方】內(nèi)庭、厲兌、陰陵泉、三陰交
5.胃陰虧虛:
【診斷要點】胃脘隱痛,嘈雜似饑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shù)或弦細。
【處方】中脘、三陰交、內(nèi)庭
6.脾胃虛寒
【診斷要點】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納呆神疲,或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甚黑便;舌淡或胖大,苔白而滑,脈細弱或遲緩。
【處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胃、脾、肝、交感、神門
皮膚針:取穴:第6-12胸椎兩側足太陽經(jīng)背俞穴,上腹部任脈及足陽明胃經(jīng)。方法:自上向下依次叩打,急性胃炎宜重叩至皮膚隱隱出血為度;慢性胃炎手法較輕,叩至皮膚潮紅即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針灸治療牙痛
下一篇:
刺激“人中穴”有講究